通过涌现语义实现互操作性:符号动力学方法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用户的信息分类和标签使用差异,以及信息系统概念模式的多样性,使得语义互操作性的挑战日益凸显。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涌现语义和符号动力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 背景与问题提出
许多交互式信息系统,如网页浏览器,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并添加标签。用户创建和维护的分类法和标签通常是本地和私有的,在没有数据交换时不会产生问题。然而,随着集体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不同用户的分类法和标签可能存在差异,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式也可能各不相同,从而引发了语义互操作性问题。
集体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
- 点对点系统 :允许对等方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无需通过中央服务器。例如音乐文件共享系统Gnutella、Kazaa和eMule,以及电影、游戏软件等领域的共享网络。
- 社交共享网站 :鼓励用户上传数据并为其添加标签,如用于交换图片的www.flickr.com、交换科学论文的www.citeulike.com和交换网站信息的del.icio.us。
解决语义互操作性问题的传统方法包括标准化和翻译到全局分类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标准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领域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而翻译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映射,需要考虑数据语义。
2. 相关定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我们先明确一些关键定义:
- 数据 :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
涌现语义与符号动力学实现互操作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