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公交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实用性研究
1. 按需公交服务的优势分析
按需公交服务在多种情况下都展现出了比公共公交服务更具吸引力的特点。根据拒绝率的定义,在各种情形下,按需公交服务的拒绝率均低于 10%,这意味着它是一种便捷的点对点且节省时间的服务。
在一项对比实验中,研究了普通类型和社区类型两种不同按需公交服务情况的性能,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 类型 | 平均等待时间(min) | 服务时间(min) | 负载率 | 拒绝率 |
| — | — | — | — | — |
| 普通类型 | 6.87 | 10.42 | 0.88 | 4 |
| 社区类型 | 9.35 | 14.5 | 5.1 | 2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社区类型的平均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比普通类型略长,但负载率却是普通类型的六倍。从盈利角度来看,对于给定数量的用户,可以使用更少的公交车来达到相同的服务质量。同时,从拒绝率方面可知,按需公交服务在社区服务的便利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多智能体模拟框架评估按需公交系统
为了评估按需公交系统的可用性,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模拟框架。该框架将计算模型分为设计模型和领域模型:
- 设计模型 :由计算机科学家创建,展示了系统的结构、系统组件之间的关系、协议以及其他元素。
- 领域模型 :由领域专家、利益相关者和用户创建,专注于研究领域的机制,如行为逻辑。
通过原型系统的实现表明,利用这种机制可以轻松地从零开始构建大型系统。初步结果显示,在请求频率较低的实验区域,与公共公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