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技术解析
在当今无处不在的计算和网络时代,大量电子设备相互连接,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MMAS)应运而生,成为了无处不在计算和环境智能的重要设计范式和实现方法。
1. 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概述
我们正处于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公共空间中数百万带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以临时方式相互连接,但需要协同工作。MMAS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结合了网格计算、语义标注等技术,有望实现以社会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了大规模导航、科学或社会模拟、电子家庭、电子办公室、电子城市和电子科学等领域。
2004 年 12 月 10 - 11 日在日本京都举办了第一届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国际研讨会(MMAS 2004)。研讨会包括 12 场邀请报告、3 场主席报告、20 场口头和海报展示,以及对京都世界遗产地的参观活动。约 50 位来自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中国、法国、韩国、卢森堡、美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专业人士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 25 篇论文,涵盖了大规模多智能体技术、团队与组织、无处不在计算和环境智能等领域,均与公共空间中的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相关。
在研讨会结束时,与会者讨论了为什么 MMAS 应成为关注焦点而非普通的多智能体系统(MAS)。MMAS 能够为整个社会创建应用程序,通过大规模支持而非个体支持,有可能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新的结构。“大规模”意味着“超越资源限制”,即智能体数量超过本地计算机资源,或者由于人类认知资源的限制,情况过于复杂而难以设计和编程。这一讨论将在 2006 年的下一次研讨会上继续进行。
2. 研讨会组织架构
研讨会的组织架构清晰,包括以下关键角色和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