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式介绍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得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得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面向对象设计鼓励将行为分布到各个对象中。但是,这种分布可能会导致对象间有许多连接。每一个对象都知道其他所有对象,就造成了复杂的关系。对象与对象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关系,这样势必会导致系统的结构变得很复杂,同时若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我们也需要跟踪与之相关联的对象,同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中介者模式是用来降低多个对象和类之间的通信复杂性。这种模式提供了一个中介类,该类通常处理不同类之间的通信,并支持松耦合,使代码易于维护。中介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2 模式结构
(1)抽象中介者(Mediator)
抽象中介者用于定义一个接口,接口用于各同事之间的通信。
(2)具体中介者(ConcreteMediator)
具体中介者是抽象中介者的子类,通过协调各个同事对象来实现协作行为,了解并维护它对各个同事对象的引用。
(3)抽象同事类(Colleague)
抽象同事类定义各同事的公有方法。
(4)具体同事类(ConcreteColleague)
具体同事类是抽象同事类的子类,每一个同事对象都引用一个中介者对象;
每一个同事对象在需要和其他同事对象通信时,先与中介者通信,通过中介者来间接完成与其他同事类的通信;
3 模式优缺点
3.1 优点
(1)简化了对象之间的交互。用中介者和同事的一对多的关系代替了原来同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