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件的神经形态系统通信技术解析
1. 事实上的标准与定时问题
在基于事件的神经形态系统中,尽管没有正式编为AER 0.03(或更高版本号),但更严格定义的事实上的标准还是出现了。电压被定义为0 V/5 V TTL,后来是3.3 V,总线宽度为16位,数据线为正逻辑,请求和确认线为负逻辑,各种宽度的绝缘位移连接器成为标准。这使得更可靠地构建多芯片系统变得更容易。
不过,定时问题经常出现。因为发送器违反了要求,即当请求信号处于逻辑电平1时,数据线上的信号必须有效。请求信号通常由驱动数据线的同一电路驱动,并与数据线同时改变状态。在这样的系统中,当接收器看到请求信号时,不能保证接收器看到的数据是有效的。
2. 多发送器和多接收器设计
2.1 理想设计架构
一个可能的理想化地址 - 事件系统设计由多个地址 - 事件发送和接收块组成。这些块将地址放在地址 - 事件总线上进行发送,并简单地监视总线,以监听它们感兴趣的地址,当这些地址出现在总线上时接收它们。
该设计在其总线上使用源地址。由于在神经网络中扇出系数可能为10到10,000,即一个源地址可能对多达$O(10^4)$个目的地有意义,使用源地址有助于降低带宽要求。理想化的地址 - 事件接收器块预计在内部执行所需的扇出并转换为目标地址。
2.2 通信协议
具有多个发送器和接收器(并非所有发送器都必须是接收器,反之亦然)的单总线设计需要与上述点对点情况中使用的协议有所不同的协议。为避免共享数据线上的冲突,发送器在生成请求R的同时不得驱动它们,而必须等到收到确认信号A。
以SCX项目为例,定义了一种多发送器、多接收器协议。每个连接到其AE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