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LL(Γ + T ) 算法在可满足性判定中的应用与理论分析
1. DPLL(Γ + T ) 算法冲突检测与处理示例
在 DPLL(Γ + T ) 算法的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对逻辑文字的处理和冲突检测。假设线性算术求解器维护的模型 model(M) 中,model(M)(b1) = model(M)(b2),此时 PropagateEq 会猜测等式 b1 ≃ b2。若 b2 ≻ b1,通过简化操作可将 b2 ⊑ c 重写为 b1 ⊑ c。接着,利用超归结(Hyperresolution)规则,从 a ⊑ b1、b1 ⊑ c 和传递性可推导出 a ⊑ c,从而检测到不一致性。
以下是其处理流程:
graph TD;
A[model(M)(b1) = model(M)(b2)] --> B[PropagateEq猜测b1 ≃ b2];
B --> C{b2 ≻ b1};
C -- 是 --> D[简化b2 ⊑ c为b1 ⊑ c];
D --> E[超归结推导a ⊑ c];
E --> F[检测到不一致性];
F --> G[DPLL(Γ + T )回溯];
G --> H[添加¬(b1 ≃ b2)到M];
H --> I[T - Conflict检测冲突];
I --> J[应用冲突解决规则];
J --> K[产生空子句];
C -- 否 --> L[继续其他处理];
当检测到不一致性后,DPLL(Γ + T ) 会进行回溯操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