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应用中的虚拟解剖3D头部器官模型及3D手部形状建模
1. 虚拟解剖3D头部器官模型
1.1 解剖头部/口腔建模
1.1.1 源数据及其预处理
建模源数据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可见人类项目中一名男性尸体的公开解剖数据。由于要建模的人体组织几何形状复杂且相互关联,采用手动建模,以便正确选择解剖学上重要的顶点。将377张横向头部切片图像通过沿Z轴进行线性插值(插值因子为3,因该方向像素间距不同)转换为立方体体积。经过直方图均衡化后,能够直观识别各种内部组织/器官,并通过鼠标获取感兴趣的内部或外部地标点的3D坐标。
1.1.2 头部建模原则
在口腔建模过程中,要建模的解剖结构包括各种组织(如颌骨、牙齿、嘴唇、脸颊)。为了准确地对这些组织进行物理建模,需要详细表示其所有内部子结构(肌肉、神经、肌腱、静脉等)的形状和排列,但这需要巨大的努力。对于大多数目标应用,不需要如此详细的建模,因此选择仅对感兴趣结构的外表面进行建模,这在视觉应用中非常重要。
建模时假设原型人类头部组织的任何3D表面在MPEG - 4标准定义的中性姿势和表情下相对于YZ平面对称。通过对获取的3D模型顶点进行适当的小修改来强制实现这种对称性,以消除男性尸体头部自然存在的不对称性。这种头部器官表面的强制对称性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想化处理,目的是创建一个基于真实数据的通用头部模型及其器官模型,可适用于一般人群的任何头部。
选择最少数量的顶点来建模头部的各个部分,以表达基本的解剖几何形状。这样的选择使模型与CANDIDE/MPEG - 4外部面部模型兼容,并确保在处理个性化时计算量较小。过于详细的模型虽然适合艺术可视化,但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