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甘园主人】话说岩茶和观音

本文深入探讨了岩茶和观音在中国乌龙茶市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吸引力及市场现状。指出岩茶与观音各有优势,市场对观音的偏好主要源于其独特的香气与易于接受的口感。同时,讨论了观音创新与传统保留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岩茶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最后,对比了两者在香气、水、味、韵等方面的差异,强调了品质与内涵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可是晚甘园的园主的原创大作:话说岩茶和观音。晚甘园主人乃资深“茶人”,对各类茶品均有研究,其文章很有分量,极力推荐。

话说岩茶和观音

本文转自:晚甘园

作者:晚甘园主人,

(晚甘园的园主,资深“茶人”,现居住在福建)

晚甘园 版权所有


    岩茶和观音,可以算是当前中国乌龙里的两大主流了。
    台茶应该说也不错,称得上乌龙新军了。其制作技艺之精良,理论与实践之完美结合,当首屈一指。但是由于地域和产量以及价格(好的台茶价位太高,这也成为了观音等极力模仿的一个方面)的限制,知之者甚少。
    广东的单丛,香高韵长,自有其铁杆拥护者,据得道者称,传统单丛之美韵,绝不亚于其它乌龙,惜乎时至今日,单丛的影响范围日渐狭窄,还需“重整河山待后生”。
由此,后二者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乌龙茶市场的影响,目前尚不能与前二者相提并论。

    笔者见识短浅,对四大乌龙的了解均不够全面深入。窃以为之四者难有高下之分。每种茶都各擅其长,而四者茶中之上品,对香、水、味、韵的要求则极为接近。

    安溪观音以其迷人的香气,独特的韵味,获得了超过半数茶友的喜爱。但是,假如加以详细分析,那么将会发现,在目前观音爱好者群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接近乌龙茶不久的茶友(当然,也有一些矢志不移的观音老友,并且不在少数,包括我自己。),这些新茶友品饮乌龙茶的时间较短,接触的茶品范围也不广,对四大乌龙的了解程度也不够深入。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对此现象应该一分为二,从正反两面来加以分析。

    其一,观音究竟凭什么吸引了众多的乌龙茶爱好者(尤其是初入门者)呢?换句话说,这些乌龙茶爱好者之所以喜爱观音,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撇开传统观音的爱好者不谈,笔者也曾就此询问过一些北方的新人茶友,包括一些国外的观音爱好者,他们中大多数是这样回答的:吸引他们的,就是观音的“香”与“美”。

    也许有人会说,岩茶除了岩骨也有花香,凤凰单丛素来以香高著称,台茶的香气与美韵和观音也有得一拼,为何众人乃独厚观音呢?

    观音的香气,那独特的兰香——“王者之香”,在此笔者就不必多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独特的兰花香气的观音或许难得一觅,可除此以外,“花香”普遍存在于大多数观音成品茶中,甚至一斤几十块钱的观音,也能做到香气高扬,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些年,市场上的走俏观音,不论品第高低,价格贵贱,不香的,很少。

    上述这一点,是武夷岩茶绝对无法做到的(武夷茶人或许说,岩茶自有其特色,不必做到这一点!子曰:尽善尽美,难道岩茶就能例外吗?),台茶和凤凰单丛,也同样难以企及。

    而观音除了香以外,它的美,独具的美感也是为初学茶者所津津乐道的。观音借鉴台茶,从那里学来了对外形的美,色泽的美的追求。初学茶者所担心遇到的,品茶过程中的苦感与涩感,这几年也被观音制作者排挤得几乎近于无(这本身是个进步,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是把双刃剑。姑且不论好与坏,我是反对不苦的观音的,茶性本苦,不苦何以为茶?),这也就使得观音更易为人们所接受。(这一点岩茶也无法做到,虽说“好茶一点不苦”,但是相比起观音,岩茶的苦感和涩感是更加明显,岩茶爱好者自己往往不会觉得,但是观音爱好者喝起岩茶,一般都会有此感受。)虽然丧失了一部分观音的内涵,却保证了观音的更加纯粹的美感。

    这些年的观音,茶叶的外形更加美观,茶梗往往拣得一干二净;干茶色泽更加鲜翠,老叶、黄片不再出现;茶汤更加清澄碧绿,讲究水的嫩滑度,不能有点点滴滴的苦尾与涩感;香气更加淡雅纯正,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杂味。如此一来,虽然茶的内涵没有提高(实则有所下降),但形式之美,则是岩茶所远不能及的,安能不大受初入门者的欢迎?

    而与此同时,岩茶却保持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势,未能迎合市场的需求。为了加大自身的影响,武夷岩茶确乎需要进行一番改革了,望武夷茶人且敬请深思之。

    其二,应该注意到,“新观音”的流行,其实还有一种负面的影响,即是观音日益偏离了传统的轨道。或许有人会说,观音推陈出新,谋求新的发展出路,岂不是一件好事呢?
是的,我们不反对创新与改革,问题是,目前观音的创新与改革,让人觉得不但没有找到观音发展的正确方向,反而丢失了传统观音的优点。迎合消费者的爱好与口味,本来是件好事,但若是不求“里仁为美”,不把握好观音的内质,一味“媚俗”,将来传统的爱好者必定一一离去,而新的爱好者在经历过了初期的品饮经验的积累以后,必然发现其内涵的不足,最终亦将弃之而去。

    以上这一点,同样值得观音制作者再三斟酌。
虽然市场有需求,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如何把握继承优良传统与发展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对饮茶者加以引导,的确需要从业者慎之又慎地进行抉择和取舍。


    笔者曾与一位安溪茶友共品一泡武夷金奖肉桂,那位茶友曰:“这泡茶好,好在茶叶的原汁的内涵,通过茶汤和香气,完美地体现出来了,喝了以后,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
由此足见,好的武夷岩茶,安溪观音的爱好者也能欣赏,并发现其美妙之处。

    反之,笔者在武夷山时也和诸位武夷茶友共品自己带去的安溪观音,武夷茶友们也一致认为,好的观音,除了美妙的香气,还有独特的内涵,其回甘也并不弱。并未像人们所形容的“重香气不重水(滋味)”,而是和岩茶一样的“有骨有肉”。

    笔者个人的感觉:目前的岩茶,太重“骨感”,而一般的饮茶者,吸引他们的,往往是外表的香气,他们不能接受岩茶的苦与涩,自然无从进一步了解岩茶的内在的“骨感”美。只有资深的饮茶者,才能有机会深入了解并欣赏岩茶的内在美。

    岩茶并非不香,相比起安溪观音,岩茶的香气更加复杂而有层次感。
闻岩茶的干茶(精制成品),一般能闻到的首先是浓浓的火香(或焦香),而毛茶除了火香(不太浓)以外,还有很重的花香和果香。品种香(如肉桂香或水仙香)在毛茶的干茶上体现得较为突出,而在精制岩茶的干茶上,不太明显,大概是被火功盖过了的原因罢。

    在岩茶的冲饮过程中,其香气的体现也与观音不同。
以我品饮过的中度焙火的金奖肉桂为例,初冲泡时,便有一股很重的香气,干茶的火香在冲泡时已经消失,这时候的香气兼有花香和熟果香,细细品味,还有极强的肉桂品种香。

    而若是一泡重火型的肉桂。那么,初冲泡时候,首先闻到的是火香(焦香),然后才是品种香,和新茶不同,花香和果香不是在一开始,而是到了后面才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的。


    注:这是笔者发在别的论坛的一个旧贴,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写完。如今把它翻出来晾晾,准备续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