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项目实践中,笔者亲历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转型之路,深切体会到这一群体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征途中,所面临的荆棘与挑战。
中小企业,这一占据了企业总数90%以上的庞大群体,不仅为国家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业机会,更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尤其是工业类中小企业,却显得尤为力不从心。
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一困境,首要任务是正视并深刻理解这些难题。因此,结合笔者过往项目履历、以及广泛的调研与深入的思考,笔者对这些难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10大核心问题,今天与大家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供正在推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参考。
1、认知滞后:中小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淡薄
在过往的发展模式中,许多中小工业企业享受到了红利,却也因此陷入了舒适区,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管理层往往满足于现状,对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持观望态度,认为这些只是附加项,而非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在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它们仍停留在电算化时代的认知层面,最常见的应用也仅限于财务系统的记账与报表生成。尽管企业微信、钉钉等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口头沟通,但在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上,这些企业仍显得力不从心。这种认知的滞后,无疑成为了阻碍中小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障碍。
2、专业缺失:中小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力量薄弱
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中小工业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力量。在转型过程中,它们面临着理解不透彻、技能储备不足、信心缺失及实施能力有限等问题。在设备升级与生产线改造时,它们往往仅停留在DCS系统控制与监测的基础层面,难以触及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企业管理层虽精通业务,但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具体技术与应用却知之甚少。更糟糕的是,它们普遍缺乏专门的IT/数字化部门或专职岗位,如同缺乏专业指导的病人,面对“病痛”束手无策。这种专业支撑的缺失,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3、信任危机:中小工业企业与服务商之间的信任鸿沟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中小工业企业盲目追求规模与高端,却忽视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转型方案的重要性。它们往往倾向于模仿大型企业的转型路径,或受服务商大客户经验所限,未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导致采纳的方案成本高昂且难以承受。这种对服务商的不信任,如同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不愿接受“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案,而盲目追求“名医名院”,却忽视了更适合自身情况的“社区医院”。这种信任危机的存在,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在选择服务商时面临困境,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转型方案。
4、难点模糊:中小工业企业难以精准识别转型痛点
受限于认知差异、学习意愿不足及专业支持缺乏,中小工业企业在提出转型难点时往往难以触及核心需求。它们往往停留在表面问题的认知上,而未能深入挖掘转型的真正痛点。同时,服务商受限于自身经验、能力或服务对象的差异化,也难以全面洞察企业深层次的问题。这导致双方难以建立有效的信任与合作,虚假需求泛滥,转型效果大打折扣。这种难点的模糊性,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
5、规划缺失:中小工业企业缺乏整体转型蓝图
中小工业企业亟需通过内部驱动或外部协助来制定整体转型规划,以确保转型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步伐稳健。然而,当前能够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转型规划的专业人员稀缺。这导致企业应用分散、数据断裂,难以形成有效的转型合力。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缺乏明确的航向和地图,中小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也容易迷失方向。
6、资金瓶颈:中小工业企业资金投入意愿与能力受限
资金问题一直是中小工业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首要障碍。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储备相对有限,面对高昂的转型成本往往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对转型的长期效益认识不足,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短期见效的项目中。此外,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申请流程复杂等原因,许多企业难以有效获取这些政策红利。这种资金瓶颈的存在,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7、决策短视:中小工业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与综合评估
在决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中小工业企业往往陷入短视的决策陷阱。它们倾向于基于简化的投入产出比来计算转型成本,而忽视了转型带来的长期竞争优势、市场地位提升以及运营效率提高等潜在收益。此外,在评估转型项目时,它们也缺乏全面、复式化的综合考量,如技术可行性、人员培训需求、企业文化适应性等关键因素。这种短视的决策模式不仅可能导致转型项目失败,还可能使企业错失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8、服务匹配度低:服务商产品与服务难以满足中小工业企业实际需求
当前市场上虽然涌现了大量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企业,但针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定制化、轻量化服务仍然稀缺。许多服务商的产品和服务往往侧重于大型企业或特定行业,难以满足中小工业企业多样化的需求。此外,部分服务商在推广过程中过于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端性,而忽视了中小工业企业对实用性和性价比的诉求。这种服务匹配度的不足,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在选择服务商时面临困境。
9、信息化基础薄弱: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补课压力大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之前,许多中小工业企业还面临着信息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它们可能尚未建立完善的IT系统或现有的IT系统已经过时且难以与新的数字化技术融合。这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同时补上信息化和数字化两课,压力巨大。此外,由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工业企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趋势。这种持续的学习压力也对企业的转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0、数据应用能力不足:中小工业企业数据赋能业务协同与优化待加强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许多中小工业企业虽然积累了大量数据,却并未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它们可能仅将数据用于简单的报表生成和统计分析,而忽视了数据在业务协同、流程优化、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由于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不足,中小工业企业在数据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种数据应用能力的不足,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难以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
写在最后:小结与反思
面对“数字化转型”中的10大难题,笔者深感中小工业企业转型之路的艰辛与不易。然而,正如古人所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迎来彩虹的绽放。因此,笔者呼吁中小工业企业应摒弃观望心态,主动拥抱新技术,认真对标优秀的数字化实践,持续适应变化。同时,咨询与软件服务商也需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加快服务与产品创新,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真正减负、省钱、易建、见效快的转型方案。只有这样,中小工业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此外,笔者还想强调的是,中小工业企业的草台班子文化也是阻碍其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障碍。这种文化往往表现为企业管理层缺乏系统的数字化思维模式,对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相对滞后。在决策过程中,他们可能更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而不是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这种文化导致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往往缺乏长远规划和综合评估,难以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共识。因此,中小工业企业需要转变企业文化,培养数据驱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提升转型决策的长远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跨越式发展。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