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_使用决策树预测隐形眼镜类型

本博客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编程,依据隐形眼镜数据集,通过决策树算法选择最优特征构建并可视化决策树,最终实现隐形眼镜类型的分类预测。涉及内容包括决策树的原理、特征选择、过拟合处理、决策树可视化以及分类预测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使用决策树预测隐形眼镜类型

1、实验描述

  • 使用Python编程,输入为隐形眼镜数据集,计算所有可能的特征的信息增益,选择最优的特征值划分数据集,进而递归地构建决策树。其中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决策树,使用Matplotlib编程将决策树可视化。最后,根据训练好的决策树执行分类,预测患者需要佩戴的隐性眼镜类型。

  • 实验时长: 60分钟

  • 主要步骤:

    • 使用Python选择最优特征递归构建决策树

    • 决策树的可视化

    • 使用决策树执行分类预测

2、实验环境

  • Anaconda 4.3.30

  • Python 3.6.6

  • Numpy 1.13.1

  • Matplotlib 2.2.2

  • scikit-learn 0.18.2

  • graphviz 2.30.1

3、相关技能

  • Python编程

  • Matplotlib编程

  • 决策树构建

  • 决策树可视化

4、相关知识点

  • 决策树的原理

  •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是一个预测模型,他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决策树可以看作一个if-then规则的集合:由决策树的根结点到叶结点的每一条路径构建一条规则;路径上内部结点的特征对应着规则的条件,而叶结点的类对应着规则的结论。

  • 使用决策树预测需要以下过程:收集数据、准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训练算法构造决策树、测试算法、使用算法。

  • 决策树的构建

  • 特征选择:特征选择在于选取对训练数据具有分类能力的特征,决定用哪个特征来划分特征空间,可以提高决策树学习的效率。通常特征选择的标准是信息增益或信息增益比。信息增益指的是划分数据集之后信息发生的变化,通过经验熵和条件熵,计算每个特征值划分数据集获得的信息增益,获得信息增益最高的特征就是最好的选择。特征A对训练数据集D的信息增益g(D,A),定义为集合D的经验熵H(D)与特征A给定条件下D的经验条件熵H(D|A)之差,即:g(D,A)=H(D)-
    H(D|A)。

  • 决策树的生成和修剪:使用C4.5、ID3、CART等算法,基于最好的属性值划分数据集,递归地构建决策树,直到不能继续下去为止。但这样产生的树往往对训练数据的分类很准确,但对未知的测试数据的分类却没有那么准确,即出现过拟合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决策树的复杂度,对已生成的决策树进行修剪简化。

  • 决策树可视化

  • 通过Python编程构建的决策树不够清晰直观,可以使用强大的Matplotlib绘制决策树。可视化需要用到的函数:

getNumLeafs——获取决策树叶子结点的数目

getTreeDepth——获取决策树的层数

plotNode——绘制结点

plotMidText——标注有向边属性值

plotTree——绘制决策树

createPlot——创建绘制面板

  • 使用决策树分类预测

  • 依靠原始数据集构造好的决策树,可以对实际数据进行分类预测。执行数据分类时,需要决策树以及用于构造树的标签向量。然后,程序比较测试数据与决策树上的数值,递归执行该过程直到进入叶子结点,最后将测试数据定义为叶子结点所属的类型,完成对数据的预测。

5、实现效果

  • 隐性眼镜分类问题决策树可视化结果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1

6、实验步骤

6.1进入/home/zkpk/pycharm-2017.3.5/bin目录,切换到root用户,输入密码(zkpk)

[zkpk@localhost tgz]$ cd<
### 使用决策树算法预测隐形眼镜类型的实现方法 #### 1. 决策树算法概述 决策树是一种监督学习方法,适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通过递归地分割数据集来构建一棵树形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属性上的判断条件,而每个叶子节点代表一种类别标签[^1]。 #### 2. 隐形眼镜类型预测的任务描述 在本案例中,目标是从给定的数据集中提取特征并训练一个决策树模型,用于预测患者适合佩戴的隐形眼镜类型。常见的隐形眼镜类型可能包括硬性透气镜片、软性接触镜片或其他特殊设计的眼镜[^4]。 #### 3. 数据预处理 为了使决策树能够有效工作,原始数据通常需要经过清洗和转换。以下是具体步骤: - **加载数据**:假设已经有一个CSV文件包含了患者的各项指标及其对应的隐形眼镜类型。 - **缺失值处理**:如果存在任何字段为空的情况,则需决定填充策略或者删除这些记录。 - **编码离散变量**:由于许多机器学习库更倾向于数值输入而非字符串形式的类别型数据,因此要将所有的非数字列转化为整数编码或独热编码(One-Hot Encoding)。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LabelEncoder # 加载数据 data = pd.read_csv('lenses.csv') # 对每一列进行Label Encoding le = LabelEncoder() for column in data.columns: data[column] = le.fit_transform(data[column]) ``` #### 4. 构建决策树模型 基于上述准备好的数据,可以调用`scikit-learn`中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类创建并拟合我们的模型。 ```python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 = data.iloc[:, :-1].values y = data.iloc[:,-1].values # 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entropy') # 设置熵作为分裂标准 model = clf.fit(X_train, y_train) ``` 这里选择了以信息熵为准则来进行最佳切分点的选择过程。 #### 5. 可视化决策树 为了让结果更加直观易懂,还可以借助工具包把最终形成的决策路径展示出来。 ```python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export_graphviz import graphviz dot_data = export_graphviz(clf, out_file=None, feature_names=data.columns[:-1], class_names=['hard', 'soft', 'none'], filled=True, rounded=True, special_characters=True) graph = graphviz.Source(dot_data) graph.render("decision_tree") # 输出PDF格式图像文件名为 decision_tree.pdf ``` 此部分操作依赖于GraphViz软件安装情况以及相应环境配置完成之后才能正常运行显示图形界面。 #### 6. 存储与恢复模型 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下频繁重新计算开销较大,故可采用序列化技术保存已训练完毕后的模型以便后续快速加载使用。 ```python import pickle with open('lens_classifier.pkl','wb') as f: pickle.dump(model,f) # 后续读取时只需执行如下命令即可获取之前保存的状态 with open('lens_classifier.pkl','rb') as f: restored_model = pickle.load(f) ``` 以上即完成了整个流程介绍,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落地各个环节的内容[^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TZ001

你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