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Weex、React Native、Flutter,到 UniApp、Taro ...... 每一代跨端框架都说自己可以 一次开发,到处运行,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真的实现这件事。但就在本月,字节跳动之前投投放出了一个新框架:Lynx.js 突然火了!
“写一次,到处跑。” 这句话咱们前端人已经说了十多年了。
从 Weex、React Native、Flutter,到 UniApp、Taro ...... 每一代跨端框架都说自己可以 一次开发,到处运行,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真的实现这件事。
但就在本月,字节跳动之前投投放出了一个新框架:Lynx.js 突然火了!

Lynx.js 号称可以 完全以 Vue 的写法,来实现 android、ios、鸿蒙、web 的 4 端开发。
甚至连尤雨溪都为其站台,并提出:“Vue 团队愿意全力配合 Vue + Lynx 的落地。”

几天后,在 vuemastery 中,vue 团队就发表了针对 Vue + Lynx 的构建方案。

那问题来了:跨端框架这么多,Lynx 凭什么特别? 它到底怎么实现“Web 开发体验 + 原生性能”的平衡?Vue 开发者又该不该“上车”呢?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
Vue 的跨平台之路
其实,用 Vue 写移动 App,咱们早就试过了。过去几年,社区里陆续出现过几条主流路线。
第一条:NativeScript-Vue

这是老一辈的跨端代表,从 2018 年推出第一版之后,一直到现在的 V3.X 版本。
在最初时,NativeScript-Vue 只支持 webpack 构建,最近在 V3 版本中增加了 Vite 热重载与 esbuild 构建方案。
第二条:Ionic Vue + Capacitor

这条路线更偏「Web」。用 HTML + CSS + Vue 去渲染 UI,然后通过 Capacitor 插件 调原生能力。适合做 PWA、H5壳子 App。
第三条:Quasar Framework

这算是 Vue 生态里的全家桶王者。一套代码,能打 Web、移动端、桌面端(基于 Electron)。但问题就是,你得学一整套 Quasar 的逻辑。太复杂了。
第四条:uniapp

国产之光了,就算你再怎么说它难用,但是也不能不承认 uniapp 已经是一套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了。
所以说,你看,用 Vue 写跨端应用的路,很多人都走过,但是却又都没有走好。
Lynx 到底特别在哪?
跨端框架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 Lynx 的思路,确实也和咱们上面说的框架不太一样。
Lynx 期望是:做到「写得像 Web」「跑得像原生」。
它凭啥敢这么说?核心有四点:
1. 双线程架构,保证性能
传统的跨端框架,JS 逻辑和界面渲染都在一个线程里跑。当逻辑计算一多,UI 就卡。
而 Lynx 直接搞了两套线程:
- UI 主线程:专门负责渲染和事件响应,由 Prim JS 引擎 驱动。
- 后台线程:处理逻辑、计算、请求、状态管理。
它们通过消息机制通信,不互相阻塞。
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的接口再慢、计算再复杂,也不会拖 UI 的后腿。页面能做到 首帧即渲染,交互毫无延迟 。
2. Web 优先,保证开发习惯
Lynx 依然写 HTML-like 的标记语法,用原生 CSS。不用重新学 DSL,也不用适配一堆奇怪语法。
并且它直接支持现代 CSS 能力,比如 渐变、裁剪、遮罩、滤镜 等特效。
换句话说,你在 Web 上那一套写法,在 Lynx 里几乎不用改。
3. 组件化
Lynx 提供和 vue 一样的组件化思维。
每个组件都是一个可复用的 UI 模块,自己管理状态、生命周期、样式。
4. 已经有了实战场景
TikTok 搜索页、Studio、Live 等模块,已经使用 Lynx 这套方案进行了重构。这可是过亿级别的流量真实运行场景了。
Lynx + Vue 尝鲜版
目前 Lynx + Vue 虽然还没有彻底落地,但是咱们可以看下 vuemastery 公布出来的原型项目:
<script>
import lynxLogo from './assets/lynx-logo.png'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title: "Hello VueLynx",
message: "Welcome to Vue 3 in Lynx!",
count: 0,
};
},
methods: {
increment() {
this.count++;
},
},
};
</script>
<template>
<view>
<image :src="lynxLogo" className="Logo--lynx" />
<text className="Title">Vue</text>
<text className="Subtitle">on Lynx</text>
<button @click="increment">Count: {{ count }}</button>
</view>
</template>
注意:这个代码看起来虽然像普通的 Vue 文件,但 <view>、<text>、<image> 这些标签,其实并不是 DOM 元素,而是 Lynx 的原生组件映射。 也就是说,Lynx 会自动把它们渲染成 iOS / Android / Web 各平台的真实 UI。
但是,目前 Vue + Lynx 想要彻底融合可用,目前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1. 编译器适配 Rspeedy
Vue 的单文件组件需要在编译阶段被拆分成两个线程:
<template>+<style>主线程(负责渲染)<script>后台线程(处理逻辑)
这一步由 Rspeedy(Rust 版 Rspack)完成,它需要可以自动拆解并生成:
/dist
├── main-thread.js // 渲染层
├── worker-thread.js // 逻辑层
└── style.css
2. 运行时适配
Vue 原本操作的是 DOM,而 Lynx 没有 DOM。所以需要新增一个运行时包:
vue/runtime-lynx
它会把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替换为 lynx.createElement('view')。Vue 继续负责数据响应,Lynx 负责把 UI 渲染到原生层。
3. 分线程编译工具
最后一步,是在编译阶段区分逻辑归属。
未来 Vue 可能需要支持类似下面的语法:
<script main>
// 在主线程运行的逻辑(如动画、手势)
</script>
<script>
// 默认后台线程逻辑
</script>
通过这种标注式控制,Vue 能精准分配线程,既保性能又好调试。
最后
最后的最后,说到底,Lynx 还只是个新生儿。
虽然在 TikTok 搜索、Live、Studio 等模块里已经验证过性能,但就生态层面来说,它目前还很早。
所以,如果你现在希望通过 vue 去开发原生 APP 的话,那么还是建议参考「Vue 的跨平台之路」中提到的四种方案进行。
AI大模型学习福利
作为一名热心肠的互联网老兵,我决定把宝贵的AI知识分享给大家。 至于能学习到多少就看你的学习毅力和能力了 。我已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一、全套AGI大模型学习路线
AI大模型时代的学习之旅:从基础到前沿,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文章最下方名片即可前往获取
二、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文章最下方名片即可前往获
三、AI大模型经典PDF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文章最下方名片即可前往获
四、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文章最下方名片即可前往获
作为普通人,入局大模型时代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水平,同时也需要有责任感和伦理意识,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8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