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需要实现链表结构,但又不支持指针的语言(如:Basic、Fortran),则可以通过采用数组结构模拟出链表来,相比采用动态内存分配的链表结构,该结构称为静态链表(也称为 “游标实现法” )。
目录
1 结构
首先,涉及到链表结构,则节点中必定需要包含一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数据。对于静态链表,在不使用指针的情况下,此处采用储存节点下标的方式来实现。
对于每个节点,定义其数据元素data的数据类型为ElemType(此处为char,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而next则称为游标(虚拟指针),保存下一个节点的下标。由于数组下标为 >= 0 的正整数,故采用 unsigned int 的数据类型。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 // 储存的数据
uint next; // 指向下一个元素
} S_LinkList;
定义好节点结构后,此处以分配长度为 8 的数组 L 举例。
#define MAXSIZE 8 //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
S_LinkList L[MAXSIZE];

2 两个链表
由于数组中的元素有 “已使用”(非空节点) 或 “未使用”(空节点) 两种状态,故静态链表的实现关键就在于内部所包含的两个链表,一个用于记录非空节点,另一个用来记录空节点:
(1)是所有已使用节点的链表,作者采用数组第一个元素来储存该链表的头节点(数据为 ‘Y’);
(2)是所有未使用节点的链表,作者采用数组最后一个元素来储存该链表的头节点(数据为 ‘N’)。
同时,定义空节点的 数据data 为 字符'0',两个链表的尾节点的 游标next 为 0。
#define FIR_HAVE 0 // 定义非空链表的头节点为数组第一个元素
#define END_EMPTY MAXSIZE-1 // 定义空链表的头节点为数组最后一个元素
#define FIR_DATA 'Y' // 定义非空链表的头节点数据为 'Y'
#define END_DATA 'N' // 定义空链表的头节点数据为 'N'
#define EMPTY_DATA '0' // 定义空节点的数据为 '0'
#define ENDING 0 // 定义两个链表的尾节点游标为 0
自然,在该数组(静态链表)初始化时,可分为 3 个部分:
(1)由于开始阶段除了首位两个特殊头节点外,其他元素皆为空节点,故,需要将数组首元素的游标初始化为 0(上面说过,两个链表的尾节点的游标定义为 0,表示没有后继节点,暂时还没插入嘛),数据初始化为 ’Y‘;
(2)数组中间元素全是空节点,故按从左到右顺序让其串起来,故初始化时,让其游标值从 2 开始依次递增,直至倒数第二个元素赋值为 0(最后一个,再没有后继节点了);
(3)数组尾元素游标初始化为 1,表明指向第一个空节点,数据则初始化为 'N'。
初始化后的静态链表结构如下图所示


本文详细介绍了静态链表的结构,包括如何在不支持指针的语言中使用数组模拟链表。静态链表由非空节点链表和空节点链表组成,通过节点的下标来模拟指针。文章讨论了链表的遍历、长度计算、插入和删除操作,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和示例。此外,还给出了插入和删除操作的运行结果。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