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模块化 层次图 结构图
1、模块化设计的原理包括什么?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其中,模块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评价软件结构质量的首要标准。
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令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字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2、模块独立性度量(描述)的两个指标:内聚、耦合;什么是内聚,什么是耦合(P97);在面向数据流的方法中,内聚、耦合各分为哪几级,每级的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强度从弱到强如何排列?
耦合:它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内聚:它标志着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扩展。
耦合分为
(1)数据耦合
(2)控制耦合
(3)特征耦合
(4)公共耦合
(5)内容耦合;
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小用控制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内聚分为:
低内聚:
(1)偶然内聚
(2)逻辑内聚
(3)时间内聚;
中级内聚
(1)过程内聚
(2)通信内聚;
高内聚
(1)顺序内聚
(2)功能内聚;
原则设计时力求高内聚,并且能够辨认出低内聚的模块,有能力通过修改设计提高模块的内聚程度并且降低模块间的耦合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模块独立;内聚和耦合都是进行模块化设计的有力工具,但是实现表明内聚更重要。
3、软件总体结构描述工具的概念和使用:软件层次图、软件结构(SC)图、HIPO图:什么是,基本符号和表示的结构,画法。
软件层次图(H图):
用来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
组成元素:
一个矩形框代表一个模块
方框间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而不像层次方框图那样表示组成关系。

本文介绍了模块化设计的原理,强调模块独立性在软件结构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耦合和内聚是衡量模块质量的关键,耦合分为数据、控制、特征、公共和内容耦合,而内聚则分为低、中、高三级。层次图和结构图用于描绘软件层次结构,层次图不表示调用次序,仅表明模块间调用关系。结构化分析涉及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工具,用于创建需求规格说明书。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映射为软件结构,不同类型的耦合影响模块独立性。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1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