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真值表:
| A | B | A=>B |
|---|---|---|
| T | T | T |
| T | F | F |
| F | T | T |
| F | F | T |
我们平时说“若A则B”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1.若A为true,则B也为true; 若A为false,则B也为false。
2.若A为true,则B也为true;若A为false,则B为true/false都可以。
(对B没有任何影响)
在逻辑上两者是有区别的,1是A=B,2是A=>B。
也即, 若A为F,无论B值是T或F,都可得到A⇒B为真。
在逻辑中,蕴涵(imply)是用在更弱的定义下。说复合命题 A=>B 为真可简单地断言:若A为真,那么B也为真。换句话说,A→B 只是说不会同时有A真与B假,而不是说在通常意义下的A“引起”B。特别的,若A为假,那么对任何B,A→B 均为真。该命题容易使人误解,因为不存在任何途径使得命题A可能对命题B产生任何结果。
有规律的真值表,2进制数0-15:
逻辑运算符真值表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逻辑运算符“若A则B”的真值表,并解释了其背后的逻辑含义,包括A=B与A→B的区别。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读者理解逻辑学中的蕴涵概念。
68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