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被骗八块八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91、超宽带系统抖动评估与抑制及交互式DMB用户事件分析
本文探讨了超宽带(UWB)系统中的抖动评估与抑制方法,并分析了交互式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系统的用户事件与交互操作。在抖动评估方面,提出了导频脉冲序列(PIS)和波形参数评估(WPE)两种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交互式DMB系统通过用户事件分析器、交互数据库管理器、场景信息转换器和场景修改器四大模块,实现了用户与内容的实时交互,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原创 2025-07-27 00:25:48 · 1 阅读 · 0 评论 -
90、蓝牙微微网数据包干扰与聚合吞吐量及超宽带系统抖动抑制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蓝牙微微网中的数据包干扰与聚合吞吐量问题,以及超宽带(UWB)系统中的抖动抑制方法。通过分析蓝牙微微网的干扰概率、功率分布模型及其对吞吐量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系统性能的参数调整策略。同时,针对UWB系统中定时抖动对性能的显著影响,设计了一种新的模板波形以有效抑制抖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为蓝牙和UWB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26 10:57:02 · 1 阅读 · 0 评论 -
89、无线通信中的高效算法与性能分析
本文探讨了无线通信中的几种高效算法及其性能优化方案,重点解决了数据包丢失、能量消耗和信号干扰等问题。文章介绍了NASTE错误控制机制在MPEG-2视频流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适用于低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流量感知节能ETCA算法,并分析了蓝牙微微网中的数据包干扰和聚合吞吐量。通过仿真结果和理论模型,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并对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原创 2025-07-25 11:44:23 · 1 阅读 · 0 评论 -
88、移动网络中的切换与传输错误控制技术
本博客主要探讨移动网络中的切换与传输错误控制技术。重点分析了eTEBU方案如何在移动IPv6切换过程中降低延迟,提升实时应用体验;同时介绍了NASTE机制在嵌入式无线系统视频流传输中的自适应错误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传输性能。通过技术对比与实验分析,展示了这两种技术在各自应用场景中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技术融合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24 15:16:31 · 0 阅读 · 0 评论 -
87、移动 IPv6 高效切换与位置管理方案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移动IPv6中的高效切换与位置管理方案,包括IETF提出的快速切换协议FMIPv6、TEBU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的TEBU(eTEBU)方案。通过性能分析与对比,eTEBU在二层切换期间提前处理注册过程,显著降低了切换延迟,尤其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文章还展望了未来优化方向,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消息机制等,为移动IPv6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原创 2025-07-23 13:00:37 · 0 阅读 · 0 评论 -
86、802.11e突发传输性能分析与Hierarchical MIPv6高效位置管理方案
本博文分析了802.11e在无线通信中的突发传输性能,探讨了FEC码对吞吐量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传输模式的性能优势。同时,研究了Hierarchical MIPv6的高效位置管理方案,通过引入优先级队列优化了全局绑定更新的成本,提高了系统性能。总结了802.11e传输模式的选择策略和Hierarchical MIPv6在复杂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22 11:31:32 · 0 阅读 · 0 评论 -
85、无线通信中的路由协议与传输性能分析
本文探讨了无线通信中两种关键的技术方案及其性能优化。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分层和分布式缓存的内部路由协议,通过分层ID树路由机制和高效的切换策略,显著降低了路由开销和延迟,提升了网络的移动性支持能力。其次,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802.11e的突发传输方案(BI和BB)结合前向纠错(FEC)码的性能表现,通过扩展的评估模型验证了BB方案在降低ACK开销和提高吞吐量方面的优势,同时研究了FEC码在抵抗高误码率方面的权衡与优化。这些研究成果为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21 10:42:49 · 0 阅读 · 0 评论 -
84、嵌套移动网络中基于分层和分布式缓存的内部路由协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和分布式缓存方案的新型内部NEMO通信路由优化协议,旨在解决嵌套移动网络中的弹球路由问题。通过基于前缀委托的分层结构、高效的路由缓存管理和最优的路由操作,该方案优化了内部NEMO通信的路由效率,减少了延迟和数据包开销,同时支持无缝移动性,降低了嵌套MR频繁切换时的信令负载。原创 2025-07-20 10:14:47 · 0 阅读 · 0 评论 -
83、异构终端间 TCP 下行传输性能改进
本文研究了异构终端(如PDA和台式PC)之间TCP下行传输的性能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通过分析三种传输类型(上行、下行和无线到无线)的性能差异,发现下行传输性能受限于终端计算能力差异和TCP协议机制。实验表明,增加PDA的接收缓冲区大小可以提高吞吐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包间延迟(IPD)也有助于提升性能。文章还讨论了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实施这些优化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原创 2025-07-19 13:15:13 · 1 阅读 · 0 评论 -
82、自组织移动网络中候选节点内的领导者选举算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候选节点的领导者选举算法,旨在解决自组织移动网络和传感器网络中的高能耗问题。该算法通过维护候选领导者列表,减少选举过程的次数,从而有效降低能量消耗。博文详细分析了现有算法的不足,并结合移动环境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选举率和消息生成方面均优于现有算法,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和适应性。原创 2025-07-18 09:18:25 · 0 阅读 · 0 评论 -
81、无线局域网QoS保障与移动自组网领导者选举算法解析
本文解析了无线局域网中QoS保障机制,重点探讨了IEEE 802.11e标准中的EDCF和增强型ADB方案(EADB),通过动态调整竞争窗口(CW)改善实时流量的延迟、抖动和吞吐量。同时,分析了移动自组网(MANET)中的领导者选举问题,提出基于候选者列表的节能选举算法,减少选举次数和消息开销。最后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并展望了未来优化方向,旨在提升无线网络的性能与效率。原创 2025-07-17 14:13:02 · 0 阅读 · 0 评论 -
80、无线网络通信技术:DSP算法、MIMO-DCSK与EADB协议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三项关键技术:Distributed Self-Pruning (DSP) 算法、MIMO-DCSK系统以及扩展年龄相关退避协议(EADB)。DSP算法通过优化中继节点数量显著提升网络效率;MIMO-DCSK系统结合MIMO技术和混沌通信,提高通信性能并降低复杂度;EADB协议则通过优化重传策略保障实时数据的服务质量。文章还对比了各项技术的性能、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了实际应用案例,为无线网络的优化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原创 2025-07-16 13:00:25 · 0 阅读 · 0 评论 -
79、无线传感器网络与集群自组织网络算法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集群自组织网络中的两种关键算法:AMPRA算法和DSP算法。AMPRA算法通过多路径转发方案,实现了紧急数据的快速传输,同时平衡能量负载并提高不可靠链路的传输可靠性。而DSP算法则解决了集群网络中泛洪机制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通过分布式剪枝策略,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消息转发和控制开销。文章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两种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最后,文章还讨论了算法的优化思路、潜在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无线网络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原创 2025-07-15 15:22:12 · 0 阅读 · 0 评论 -
78、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多路径算法:AMPRA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一种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多路径路由算法AMPRA。AMPRA通过引入顺时针规则和凸多边形假设,有效解决了传统算法在多路径环境中的局限性,包括局部最小问题和图平面化的不足。AMPRA算法由邻居集调整、路由发现和路由确认三个核心步骤组成,并支持多种转发方案,包括不相交并行多路径转发、选择性转发和直接转发,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通过仿真与对比分析,AMPRA在负载平衡、传输可靠性和流量效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是一种高效、灵活且可靠的路由算法。原创 2025-07-14 09:04:19 · 0 阅读 · 0 评论 -
77、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的创新策略
本文探讨了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中的创新策略,重点介绍了基于MB-OFDM的无线多播协议和自适应多路径算法。无线多播协议通过打孔卷积码和数据包聚合方案有效降低了功耗和传输延迟,同时提高了吞吐量;而自适应多路径算法结合时钟规则和监听机制,成功解决了地理转发中的局部最小现象,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这些策略在未来的无线通信和传感器网络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原创 2025-07-13 13:30:16 · 0 阅读 · 0 评论 -
76、无线通信协议的性能分析与设计
本文探讨了两种无线通信协议的设计与性能分析:功率高效中继MAC协议(PERP)和可靠无线组播协议的PHY-MAC跨层设计。PERP通过多速率能力和自愿中继机制,在吞吐量、节能、传输延迟和公平性方面优于传统协议;可靠无线组播协议则通过无碰撞反馈机制,有效解决了组播ARQ中的反馈冲突问题,提升了传输可靠性与能量效率。文章还比较了两种协议的性能与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启示。原创 2025-07-12 10:17:47 · 0 阅读 · 0 评论 -
75、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速率优化与节能中继协议
本文探讨了无线局域网中数据速率优化与节能中继协议的设计与应用。重点分析了移动自组网(MANET)中通过拉格朗日函数和端到端延迟约束实现数据速率优化的方法,并介绍了一种基于多速率能力和中继机制的节能中继MAC协议(PERP)。通过吞吐量和功耗分析,验证了PERP在性能和节能方面的优势。此外,还讨论了其在智能家居和工业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潜力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11 10:39:42 · 0 阅读 · 0 评论 -
74、移动自组网(MANET)中端到端数据包延迟优化
本文研究了移动自组网(MANET)中的端到端数据包延迟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的数据速率优化机制。通过构建系统模型和引入QoS约束,推导出满足延迟要求的最优数据速率公式,并通过模拟验证了优化方法在节省网络资源和提高性能方面的有效性。同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步骤和动态调整建议,为MANET的实际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10 12:08:01 · 0 阅读 · 0 评论 -
73、网络隧道安全与移动自组网端到端数据包延迟优化
本文探讨了网络隧道安全与移动自组网端到端数据包延迟优化两大主题。针对网络隧道技术中防火墙无法有效过滤内部头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inux Netfilter的新数据包过滤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有效提升了隧道通信的安全性。同时,研究了移动自组网(MANET)中的端到端数据包延迟问题,提出基于拉格朗日函数的优化算法,实现了数据速率的优化,提高了服务质量。文章还对两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其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结合的可能方向。原创 2025-07-09 16:57:18 · 0 阅读 · 0 评论 -
72、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与隧道数据包过滤机制
本文介绍了KCT基于组密钥管理方案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以及新的隧道数据包过滤机制的设计与实现。KCT方案通过解耦密钥管理功能,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密钥分发与更新能力,同时支持安全的数据聚合协议。新的隧道数据包过滤机制利用Linux Netfilter框架,能够识别和过滤具有双IP头的隧道数据包,有效防止攻击者利用隧道绕过防火墙。两种机制分别解决了WSNs和互联网环境中的关键安全问题,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08 15:22:42 · 0 阅读 · 0 评论 -
71、基于KCT的簇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密钥管理方案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CT的簇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利用双向密钥链(DDKC)和密钥链树(KCT)机制,实现了高效的密钥管理和节点撤销功能,增强了网络在节点被捕获情况下的生存能力。通过汇聚节点、簇头(CH)和簇成员(CM)之间的协作,方案保障了网络的安全通信,并对CM和CH的破坏情况提供了有效的恢复策略。原创 2025-07-07 15:15:53 · 0 阅读 · 0 评论 -
70、智能执行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控制及安全管理方案
本博客探讨了智能执行器的容错控制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安全密钥管理方案。针对工业控制中的执行器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MC-PID控制器的可重构控制方法,利用一阶模型和参数估计实现无需冗余的故障补偿。同时,为保障WSN的安全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密钥链树(KCT)机制的组密钥管理方案,支持高效的节点加入、撤销和密钥更新,具备抗攻击和抗故障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方案的有效性,分别在执行器故障容忍和WSN安全通信方面展现出良好性能。原创 2025-07-06 11:47:36 · 0 阅读 · 0 评论 -
69、网络入侵检测与容错控制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MPM(Multilevel Pattern Matching)架构在网络入侵检测与预防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基于智能执行器的网络安全关键嵌入式系统容错控制技术。MPM架构通过高效的多级模式匹配设计,在芯片面积和性能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适用于高性价比的网络入侵检测场景。而基于智能执行器的容错控制方法则利用其自我诊断和补偿能力,结合时间触发协议,实现无需冗余执行器的高可靠性控制,适用于汽车线控转向等安全关键系统。文章还对两种技术的优势、应用场景及对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技术选择建议。原创 2025-07-05 11:13:44 · 0 阅读 · 0 评论 -
68、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多级模式匹配架构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度可参数化的多级模式匹配架构(MPM),用于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NIDS/NIPS)。该架构通过将模式匹配过程划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移位层、比较层、临时结果层、模式层和匹配层,实现了高效的模式匹配性能。文章还介绍了基于MPM架构的模式集编译器,可自动生成RTL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架构在Xilinx FPGA上实现了4.3Gbps的吞吐量,且芯片面积仅为现有最节省面积架构的一半,展示了其在千兆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7-04 09:49:48 · 0 阅读 · 0 评论 -
67、故障树分析中的割集序列集生成方法
本博文围绕故障树分析中的割集序列集(CSS)生成方法展开,详细介绍了静态门和动态门的顺序故障事件(SFE)转换规则,包括AND门、PAND门、FDEP门、CSP门、WSP门和SEQ门的处理方式。同时,博文还提供了SFE的推理规则和CSS生成算法(CSSA)的流程,并结合HDS系统案例展示了CSS的具体生成过程。最后,博文对不同门类型的特性进行了总结,与其他可靠性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该方法为系统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定性分析手段。原创 2025-07-03 12:03:51 · 0 阅读 · 0 评论 -
66、基于PSL的C语言验证与故障树割集序列集生成方法
本文介绍了两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第一部分讨论了基于属性规范语言(PSL)的C语言程序验证方法,包括数据模型构建、评估引擎设计和树评估机制,并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其应用过程。第二部分提出了针对动态故障树的割集序列集(CSS)生成方法,通过定义顺序故障符号(SFS)和顺序故障表达式(SFE),将静态和动态门分解为反映事件顺序的故障模式,并给出了割集序列集算法(CSSA)的详细步骤。两种方法为软件和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定性分析工具。原创 2025-07-02 16:58:32 · 0 阅读 · 0 评论 -
65、高效节能调度与C语言PSL绑定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高效节能调度算法HDVS及其在降低系统能耗方面的优势,详细介绍了C语言与PSL绑定技术在程序验证中的应用。HDVS通过空闲时间回收与动态电压调整,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同时,C语言与PSL绑定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程序逻辑验证方法,特别适用于安全关键系统的开发。文章还探讨了两种技术的优化方向与实际应用前景,为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原创 2025-07-01 15:07:19 · 10 阅读 · 0 评论 -
64、具有多优先级子任务的周期性实时任务的节能固定优先级调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具有多优先级子任务的周期性实时任务的节能固定优先级调度算法——HDVS。该算法结合静态减速因子设置和动态空闲时间回收复用方法,在保证任务实时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系统能耗。通过实验评估,验证了HDVS算法在不同任务集上的节能效果和可调度性,结果表明其能耗降低率达到20%-80%,并能够确保所有任务满足其截止时间要求。原创 2025-06-30 10:28:11 · 0 阅读 · 0 评论 -
63、固定优先级任务的自适应动态电压缩放检查点方案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优先级任务的自适应动态电压缩放(DVS)检查点方案,旨在降低系统能耗,同时满足任务的可靠性与截止时间要求。通过分析任务在不同处理器速度下的可容忍故障数量,结合最佳检查点间隔与速度级别分配策略,实现能源效率的最优化。研究还提供了可行性分析方法与调度算法,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全局优化策略与实际系统验证。原创 2025-06-29 09:35:48 · 0 阅读 · 0 评论 -
62、实时系统性能分析与自适应调度方案研究
本文探讨了实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自适应调度方案。首先介绍了 L4oprof 在 L4 微内核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并将其与 OProfile 和 GNU gprof 进行比较,评估了其分析开销及原因。随后提出了一种面向嵌入式实时系统的自适应动态电压缩放(DVS)检查点方案,该方案在满足任务可靠性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能量效率优化。通过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验证了该方案在固定优先级任务调度中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 L4oprof 性能优化与自适应 DVS 检查点方案的扩展应用。原创 2025-06-28 11:53:20 · 0 阅读 · 0 评论 -
61、实时流量调度与系统性能分析工具
本文介绍了实时流量调度算法在HSDPA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对QoS保障的重要性,并详细描述了L4oprof这一基于硬件PMU的系统级性能分析工具的设计、实现与评估。文章涵盖了L4微内核环境、OProfile工具的背景知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L4oprof的性能优势。最后总结了L4oprof和实时流量调度算法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06-27 14:01:34 · 0 阅读 · 0 评论 -
60、无线传感器网络与HSDPA系统的协议及算法研究
本博客主要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PR-MAC协议和HSDPA系统的实时流量调度算法。PR-MAC协议通过优化唤醒机制和初始化周期,在保证低延迟的同时降低了能耗,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HSDPA调度算法通过计算最小比特率要求和合理的信道分配策略,有效降低了数据包丢弃率,提高了系统吞吐量,保障了服务质量(QoS)。这两种技术在各自领域展现了良好的性能,并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原创 2025-06-26 09:06:01 · 0 阅读 · 0 评论 -
59、实时调度算法与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实时调度算法HUA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PR-MAC协议。HUA通过限制处理程序完成时间和高重要性线程的等待时间,为实时应用提供可靠保障。PR-MAC则通过双向流水线调度和多通道通信机制,有效减少数据传输中的延迟问题,满足实时需求。文章还探讨了WSN的挑战、现有解决方案、PR-MAC性能分析、实验验证及实际应用案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6-25 15:23:30 · 0 阅读 · 0 评论 -
58、异常处理程序调度算法HUA的原理与实践
本文详细介绍了适用于实时系统的异常处理程序调度算法HUA(High Utility Algorithm)。HUA通过计算线程的潜在效用密度(LUD)和预计效用密度(PUD),结合线程依赖关系和资源竞争情况,实现高效的调度决策。文章涵盖了HUA的算法原理、实现步骤、复杂度分析及其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并与其他算法如DASA和HUA-NP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HUA在非最佳努力时间间隔(NBI)、处理程序完成时间(HCT)、累积效用比(AUR)和截止时间错过率(DMR)等指标上具有优势,尤其适合资源竞争激烈和线程原创 2025-06-24 13:26:33 · 0 阅读 · 0 评论 -
57、实时系统中异常处理程序调度算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在动态、尽力而为的实时系统中,异常处理程序调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一种名为 Handler-assured Utility accrual Algorithm(HUA)的调度算法。文章探讨了调度模型、目标和 HUA 的实现机制,分析了其在处理程序完成时间有界性、尽力而为特性、总效用优化等方面的特性,并总结了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经验。原创 2025-06-23 12:39:01 · 0 阅读 · 0 评论 -
56、集成现场总线网络中的实时通信与异常处理调度算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集成现场总线网络中的实时通信调度算法以及实时系统中的异常处理调度算法。针对工业网络通信,分析了基于EDF的实时消息调度机制,确保周期性消息的及时传输;针对实时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探讨了基于TUF/UA的调度范式及HUA异常处理算法,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章还探讨了两种算法的协同工作机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工业自动化和实时控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原创 2025-06-22 16:47:52 · 0 阅读 · 0 评论 -
55、DVSMT与集成现场总线网络:实时任务调度与通信的创新方案
本文介绍了两种实时系统中的创新技术方案:DVSMT算法和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集成现场总线网络。DVSMT算法通过动态调整电压和频率,实现混合实时任务的高效调度和显著的能源节约。集成现场总线网络通过逻辑现场总线桥和协议转换,解决了不同现场总线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并支持实时通信。实验和分析表明,这些技术在嵌入式系统、工业自动化和移动设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展示了未来发展的潜力。原创 2025-06-21 16:18:53 · 0 阅读 · 0 评论 -
54、微移动管理增强与动态电压缩放算法研究
本博文提出了一种增强的微移动管理方案,通过消除重复地址检测(DAD)过程,显著降低了切换延迟和数据包丢失,适用于IPv6移动网络。同时,研究了动态电压缩放算法DVSMT,该算法基于混合实时任务系统,通过在线空闲时间分配方案实现显著的能源节省。DVSMT在作业提前完成的情况下动态调整处理器电压和频率,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适合集成到实时操作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微移动管理方案在切换性能上优于传统的MIPv6和HMIPv6,而DVSMT算法在周期性和混合任务系统中节能效果显著,可节省多达60%的能源。原创 2025-06-20 14:19:18 · 0 阅读 · 0 评论 -
53、自适应架构与微移动管理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架构(SASA)和HMIPv6网络的微移动管理增强快速切换算法。SASA通过ADS仿真和交战算法优化任务执行时间与导弹命中率,在防空系统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而HMIPv6的快速切换算法通过消除DAD过程和自适应使用MIPv6/HMIPv6协议,有效降低了切换延迟并提高了带宽利用率。文章还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在未来实际系统中的发展潜力。原创 2025-06-19 10:06:45 · 0 阅读 · 0 评论 -
52、传感器网络与任务关键系统的技术创新:自动功率模型与自适应架构
本文探讨了传感器网络和任务关键系统中的两项关键技术:自动功率模型生成工具和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架构。自动功率模型生成工具为AVR ATmega128基传感器节点提供了高精度的能源消耗估计方案,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架构(SASA)能够在动态战场环境中提高任务关键系统的适应性和实时响应能力,特别适用于防空系统(ADS)中的制导导弹应用。文章还分析了两种技术的结合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展示了其在物联网、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和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原创 2025-06-18 15:51:50 · 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