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设计的老陈就是个典型。他从不在大群里说”大家有事就说”,但他知道每个模块负责人的风格。跟喜欢看文档的小李,他会提前把设计文档整理好发过去;跟喜欢当面聊的老张,他直接拎着电脑去工位。
这才叫沟通。
很多人以为沟通就是”保持开放”“友好回应”,结果表面上很热心,实际上谁的问题都没真正解决。因为他根本没时间搞清楚对方到底卡在哪儿,只能给些模棱两可的建议。
真正有效的沟通,必须得具体。不是泛泛地说”这个设计有问题”,而是指出”这里的时钟域交叉没处理好”。不是敷衍地说”辛苦了”,而是具体地说”你昨天那版优化让功耗降了15%,这个思路很对”。不是空洞地说”我们多交流”,而是直接约好”每周二下午三点,固定沟通半小时”。
说白了,沟通这件事跟做芯片一样,最怕的就是信号衰减。你在这头发出一个信号,经过层层传递,到对方那儿已经面目全非了。那些”有空再聊”“改天约饭”的话,听着客气,实际上就是信号衰减的开始。
倒不如一开始就把话说清楚:我现在手头紧,下周三之前都没空细聊,但如果是紧急Bug可以打我电话。这种明确的沟通边界,反而让人觉得靠谱。
最怕那种什么都应下来的人。你找他帮忙看代码,他说”行啊”,结果三天没动静;你问他意见,他说”都可以”,最后出问题了又说”我当时就觉得不对”。这种沟通方式看着好说话,其实是最消耗信任的。
职场上不需要那么多客套话,需要的是那种你说第一句他就知道你要问什么,你卡在哪儿他三句话就能点醒你的沟通。
世界不缺泛泛的沟通意愿,缺的是那种真正听懂你说什么、愿意把话说透的人。
10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