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项目所有任务画成一张网,找到那条最长、没有任何缓冲余地的链条,那就是决定项目生死的线。前端综合等着RTL代码冻结,后端布局等着网表交付,验证等着环境搭建完成——每个环节都可能delay,但只有关键路径上的delay才会直接推迟tape-out时间。

识别出关键路径后,第一件事不是加人,是看看流程有没有可以砍的。比如某个模块的验证必须等整个系统集成完才能开始?那能不能提前做模块级验证?后端物理实现非要等前端完全sign-off?那能不能在时序基本收敛时就启动预布局?
并行能省的时间,比加班省的多得多。但很多团队的流程都是祖传的,没人敢动。结果就是明明可以同时干的事情非要排队,关键路径被人为拉长。这时候需要有人拍板,打破那些"一直都这么做"的惯性。
找到关键路径,优化完流程,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把最好的人、最多的资源砸到关键路径上。非关键路径上的任务有时间buffer,晚个一两周不影响大局。但关键路径上的任何一个点delay一天,整个项目就delay一天。所以资深工程师应该放在关键路径的技术攻坚上,计算资源应该优先给关键路径的仿真验证,供应商沟通要重点跟进关键路径的IP交付。
关键路径会漂移。这时候资源配置要跟着调整,不能守着旧地图找新路。所以项目周会的重点不该是听各组汇报进度,而是追问一句:本周关键路径在哪?有没有新的风险点?需要什么支持?这个问题问清楚了,资源往哪投、会议找谁开、风险怎么控,全都有答案了。
349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