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计算中的市场、机制、博弈及其影响
1. 引言
网格计算本质上是一种连接和分配所有权分散的计算资源的方法。它不仅涉及数据同步、通信路由和分布式性能优化等技术问题,还引发了如何促使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相互合作的经济问题。很多参与者的动机与网格计算组织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会合作。下面将介绍三种用于研究这些问题的经济范式,并通过这些范式来审视网格计算。
2. 背景
网格计算的经济内容可归结为资源分配和资源可用性两个功能。网格计算组织在用户间分配计算资源,需权衡每个用户使用其他用户也想要的资源所获得的收益。组织获取资源的途径可以是自行购买,也可以由捐赠者提供。前者面临购买哪些资源的问题,后者则要解决如何激励捐赠者提供有用资源的问题。
虽然资源分配和可用性相互关联,但为便于分析,通常将它们分开考虑,即固定可用性时如何分配资源,以及固定分配与可用性的函数关系时,应提供哪些资源。这些问题在基础经济学中很常见,可用性对应“供给”,分配对应“需求”。然而,由于存在私人信息的复杂性,问题通常并不简单。在分配资源时,我们希望了解每个用户对资源的估值,以便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提供资源时,我们希望知道每个捐赠者提供资源的成本,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
经济学中有三种主要范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市场、机制和博弈。这三种范式至少在两个维度上有顺序:从大到小,从简单到策略性。市场理论适用于有众多小用户和捐赠者的网格计算组织,以及用户和捐赠者简单、温顺或受组织直接控制的情况。博弈理论适用于战略用户或捐赠者数量较少,且网格计算组织无法提前承诺正式规则的情况。机制设计理论则介于两者之间,适用于参与者可能具有策略性,但网格计算组织提前承诺正式规则的情况。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