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ding小结

本文深入探讨嵌入(Embedding)技术,解析其如何将离散对象转化为实数向量,提升机器学习效率。详述神经网络中嵌入层的作用及应用,包括物品搜索、自然语言处理与推荐系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何为嵌入(嵌套,Embedding)

特点

神经网络中的Embedding

可能的应用

Ref


 

何为嵌入(嵌套,Embedding)

嵌入是从离散对象(例如字词)到实数向量的映射。

嵌入是一种相对低维的空间,您可以将高维矢量映射到这种低维空间里。通过使用嵌入,可以让在大型输入(比如代表字词的稀疏矢量)上进行机器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试想,在N分类任务中,每个标签是由N长度的one-hot向量组成,其中有许多冗余,他的表示是稀疏的,我们可以将其映射到一个更加紧凑的空间来表示,如【1,1,2,1,1,7,1】-> 0.1, 0.3, 0.4】,Embedding干的就是这中间的映射。

在理想情况下,嵌入可以将语义上相似的不同输入映射到嵌入空间里的邻近处,以此来捕获输入的语义。一个模型学习到的嵌入,也可以被其他模型重用。

PS:Embedding的概念来自于word embeddings

嵌入的概念还是蛮简单的,但是要是去了解NLP中的嵌入机制,恐怕就需要费些时间了。

特点

嵌入所得向量中的各个维度通常没有固有含义,机器学习所利用的是向量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距离这些整体模式 PS:从空间上表达向量或者物体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思!)

简单的讲,就是指“中国”Embedding后的向量在向量空间上与“中国人”的距离近,但与“李狗嗨“这三个字的Embedding向量距离比较远。这种向量空间上的距离远近就代表了我们所说的整体关系(中国人与中国有紧密联系,但与日剧里的”李狗嗨“关系就比较远)。

 

神经网络中的Embedding

Embedding这种是一种映射,但他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结果不一,只要这种方法可将高维一一映射到低维就是一种Embedding

现在大部分都指的是通过神经网络学习到了一种映射,他将原始的字词映射到一个Embedding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向量之间的互相联系可以一定程度上表示字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这里的字词可以换为任何概念,只要你想将他进行Embedding操作)

Tensorflow中提供的Keras模型中有Embedding层可供我们直接调用使用。

一般我们指定该层的1输入向量的维度(input_length)、2 输入整数矩阵中的最大数值(input_dim)与3想要得到的输出向量的维度(output_dim)即可在自己的神经网络中使用Embedding操作,注意这只可作为网络第一层使用。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Embedding(1000, 64, input_length=10))

# 模型输入为一个整数矩阵,维度为[batch_size,input_length]
# 该整数矩阵中最大的值不可高于1000,如单词的索引标号
# 模型输出维度为  (batch_size, 10, 64)

input_array = np.random.randint(1000, size=(32, 10))

model.compile('rmsprop', 'mse')

output_array = model.predict(input_array)

assert output_array.shape == (32, 10, 64)



 

PS

如果你想查看这些Embedding后的向量,可以进一步采用PCA/T-SNE/自定义方法对他们分解降维到3维或者2维直观查看。

利用Tensorboard查看可参考:

https://www.jianshu.com/p/d5339d04aa17

另外,如果要深入了解词向量Embedding的话,建议去学习下NLP相关的文章。

 

可能的应用

注意Embedding的特点,就可以知道它的可用在物品搜索,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

具体推荐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53058456

 

Ref

深度学习中Embedding层有什么用

https://www.cnblogs.com/fujian-code/p/8967340.html

 

神奇的Embeddingbanana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058456

 

文本表示学习-词嵌入入门理解

http://www.scofield7419.xyz/2017/09/25/%E6%96%87%E6%9C%AC%E8%A1%A8%E7%A4%BA%E5%AD%A6%E4%B9%A0-%E8%AF%8D%E5%B5%8C%E5%85%A5%E5%85%A5%E9%97%A8%E7%90%86%E8%A7%A3/

 

tf.keras.layers.Embedding API解释

https://www.tensorflow.org/api_docs/python/tf/keras/layers/Embedding

<think>好的,用户想要了解Word2vec与不同神经网络模型(如LSTM、Transformer、BiLSTM)以及BERT与LSTM、BiLSTM结合在情感分析中的具体实现和理论。首先,我需要回忆这些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思考它们如何结合使用。 首先,Word2vec作为词嵌入方法,能将词语转化为向量,捕捉语义信息。而LSTM擅长处理序列数据,尤其是长距离依赖。结合的话,应该是先用Word2vec预训练词向量,再输入到LSTM中进行序列建模。比如在情感分析中,词向量输入LSTM,最后用全连接层分类。 接下来是Word2Vec-Transformer。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可以捕捉全局依赖,替代RNN结构。实现上,可能是在嵌入层使用Word2vec,然后接Transformer的编码器层,最后用分类头。需要注意位置编码的添加,因为Transformer本身没有位置信息。 Word2vec-BiLSTM的话,和LSTM类似,但BiLSTM可以同时考虑前后文信息,可能提升模型对上下文的理解。实现时,双向的LSTM层处理序列,然后拼接前后向的隐藏状态。 然后是BERT与LSTM的结合。BERT作为预训练模型,能生成上下文相关的词向量。但用户可能想利用BERT的输出,再输入到LSTM中进行进一步处理。比如用BERT作为嵌入层,后面接LSTM层,捕捉更复杂的序列模式。不过需要注意BERT的参数是否冻结,或者是否进行微调。 BERT-BiLSTM则是同样的思路,不过使用双向LSTM来增强上下文捕捉能力。可能需要将BERT的输出序列输入到BiLSTM中,再聚合信息进行分类。 接下来要考虑这些模型的优缺点,比如Word2vec是静态词向量,无法处理一词多义,而BERT是动态的。结合时,Word2vec可能需要更大的语料训练,而BERT本身已经经过预训练,适合下游任务的微调。 在理论方面,需要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结合有效。比如,Word2vec提供语义基础,LSTM处理序列,Transformer捕捉长距离依赖,BiLSTM考虑双向上下文,而BERT提供深层次的上下文表示。 然后,实现细节部分,比如嵌入层的处理,模型结构的设计,参数的设置,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如冻结部分层,学习率调整)。可能需要参考现有的文献或开源项目,确保方法的可行性。 还需要考虑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虽然引用是关于命名实体识别和ELMo的,但可以借鉴其中的Bi-LSTM应用和上下文词向量的思想,帮助解释BERT和BiLSTM的结合。 最后,用户可能希望了解不同模型结合的适用场景、性能对比以及如何选择。因此,在回答中可能需要比较各模型的优缺点,并给出实际应用的建议。 现在需要将这些思路整理成结构化的回答,分点描述每个模型的实现步骤和理论依据,并确保符合用户的要求:中文回答,数学公式正确使用$...$和$$...$$,生成相关问题等。</think>### 情感分析系统中模型结合的具体实现与理论介绍 #### 一、Word2Vec-LSTM模型 **理论依据** Word2Vec生成静态词向量($v_i \in \mathbb{R}^d$),通过Skip-Gram或CBOW捕捉词级语义;LSTM通过门控机制建模序列依赖关系,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结合后,Word2Vec提供词嵌入输入,LSTM捕捉句子时序特征[^2]。 **实现步骤** 1. **词嵌入层**:加载预训练Word2Vec词向量(如Gensim库生成),映射词序列为矩阵$X \in \mathbb{R}^{n \times d}$,其中$n$为句子长度。 2. **LSTM层**:输入序列经过LSTM单元,计算隐藏状态$h_t = \text{LSTM}(x_t, h_{t-1})$,最终隐藏状态$h_n$作为句子表示。 3. **分类层**:全连接层+Softmax输出情感概率: $$P(y|X) = \text{Softmax}(W \cdot h_n + b)$$ **代码片段** ```python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Embedding(input_dim=vocab_size, output_dim=embed_dim, weights=[word2vec_matrix])) model.add(LSTM(128)) model.add(Dense(2, activation='softmax')) ``` --- #### 二、Word2Vec-Transformer模型 **理论依据** Word2Vec提供词向量,Transformer通过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捕捉全局依赖关系,计算公式为: $$\text{Attention}(Q,K,V)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_k}}\right)V$$ 多头注意力扩展模型对不同语义子空间的学习能力。 **实现步骤** 1. **词嵌入层**:加载Word2Vec向量,添加位置编码$PE_{(pos,2i)} = \sin(pos/10000^{2i/d})$。 2. **Transformer编码层**:堆叠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和前馈网络(FFN)。 3. **池化与分类**:取[CLS]标记对应的向量或平均池化,通过全连接层分类。 **代码关键点** ```python transformer_layer = TransformerEncoderLayer(d_model=embed_dim, nhead=8) transformer_encoder = TransformerEncoder(transformer_layer, num_layers=3) ``` --- #### 三、Word2Vec-BiLSTM模型 **理论依据** BiLSTM通过前向和后向LSTM分别捕捉上下文信息,最终隐藏状态拼接为: $$h_{\text{bi}} = [h_{\text{forward}}; h_{\text{backward}}]$$ 增强对句子双向语义的理解[^3]。 **实现步骤** 1. **嵌入层**:同Word2Vec-LSTM。 2. **BiLSTM层**:双向处理序列,输出维度为$2 \times \text{hidden\_size}$。 3. **分类层**:全连接层处理拼接后的向量。 **代码示例** ```python model.add(Bidirectional(LSTM(64))) ``` --- #### 四、BERT-LSTM/BERT-BiLSTM模型 **理论依据** BERT生成动态上下文词向量($v_i^{\text{BERT}} \in \mathbb{R}^{768}$),结合LSTM可捕捉BERT未显式建模的序列模式。例如,BERT最后一层输出作为LSTM输入: $$H_{\text{BERT}} = \text{BERT}(X), \quad H_{\text{LSTM}} = \text{LSTM}(H_{\text{BERT}})$$ **实现步骤** 1. **BERT嵌入层**:加载预训练BERT模型(如HuggingFace库),输出词向量序列。 2. **LSTM/BiLSTM层**:输入BERT向量序列,提取时序特征。 3. **分类层**:聚合LSTM输出(如取最后隐藏状态)进行分类。 **参数设置建议** - 冻结BERT参数以减少计算量,或微调部分层(如最后3层)。 - 学习率分层设置(BERT层学习率 < LSTM层)。 **代码框架** ```python bert_model = BertModel.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lstm = nn.LSTM(input_size=768, hidden_size=256) ``` --- ### 模型对比与选择建议 | 模型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 Word2Vec-LSTM | 轻量,适合小数据 | 静态词向量,一词一义 | 短文本情感分析 | | BERT-BiLSTM | 上下文敏感,双向语义 | 计算资源消耗大 | 复杂语境下的细粒度分析 | | Word2Vec-Transformer| 并行计算,长程依赖 | 需自定义位置编码 | 长文本或高并发场景 | --- ### 相关问题 1. 如何解决BERT-LSTM模型训练时的显存不足问题? 2. Word2Vec与GloVe在结合LSTM时的性能差异? 3. 如何通过注意力机制改进Transformer情感分析模型? 4. BiLSTM相比单向LSTM在情感分析中的提升幅度如何量化? 5. 动态词嵌入(如ELMo)与静态词嵌入(Word2Vec)在模型结合中的差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