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ID生成算法的有很多种,Twitter的SnowFlake就是其中经典的一种。
Snowflake工作原理
对于分布式的ID生成,以Twitter Snowflake为代表的Flake 系列算法,属于划分命名空间并行生成的一种算法,生成的数据为64bit的long型数据,在数据库中应该用大于等于64bit的数字类型的字段来保存该值,比如在MySQL中应该使用BIGINT。
SnowFlake算法生成ID的结构如下图:

| 1 符号位 等于 0 41 时间戳 从 2016/11/01 零点开始的毫秒数,支持 2 ^41 /365/24/60/60/1000=69.7年 10 工作进程编号 支持 1024 个进程 12 序列号 每毫秒从 |

文章详细介绍了Twitter的SnowFlake分布式ID生成算法,并结合Sharding-JDBC的源码分析了其核心实现。SnowFlake算法通过64bit的long型数据生成全局唯一ID,Sharding-jdbc的SnowflakeShardingKeyGenerator类对此进行了实现。文中提到了WORKER_ID的设置及其与IP地址的关系,并建议读者可根据业务需求调整算法细节。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参考资料以供进一步学习。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