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中移动平均价和标准价的计算方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SAP系统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操作顺序(如发票接收前的收货或收货前的发票接收)计算物料的标准价和移动平均价。通过具体的采购订单和收货、发票的例子,展示了价值计算的过程,强调了移动平均价在价格波动情况下的调整方式。
 

标准价:价值计算

当物料执行标准价的时候,系统使用如下方式计算物料价值

 

移动平均价

 

<think>我们正在讨论SAP物料价格的两种计价方式:标准价格(S价)移动平均价(V价)。根据用户的问题,需要详细说明这两种价格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引用内容,我们可以总结:1.标准价格(S价)是一种计划价格,由成本估算确定,在物料主数据中设定后,通常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2.移动平均价(V价)则随着每次收货而重新计算,反映当前库存的实际平均成本。下面分别说明两种价格的计算方法:###一、标准价格(S价)的计算公式标准价格并非通过简单的算术公式计算得出,而是通过SAP系统中的成本估算(CostingRun)功能来确定的。成本估算通常基于以下因素:-物料清单(BOM)中原材料的标准价格-工艺路线中的作业量(如人工工时、机器工时)乘以作业单价(计划价格)-间接费用(通过成本核算表计算)因此,标准价格的计算是一个综合过程,其公式可抽象表示为:$$\text{标准价格}=\sum(\text{原材料标准用量}\times\text{原材料标准价格})+\sum(\text{作业量}\times\text{作业计划单价})+\text{间接费用}$$注意:标准价格一旦发布(通过CK24或CK11N/CK40N等事务代码),就会作为物料的标准成本,库存过账均以此价格进行。采购订单收货时,若采购价格与标准价格不同,其差异直接计入价格差异科目,而不会影响库存价值[^1][^3][^5]。###二、移动平均价(V价)的计算方法移动平均价计算基于库存收货时的实际价格当前库存情况。每次收货后,系统会重新计算新的移动平均价。其计算公式如下:设:-当前库存数量为$Q_{\text{old}}$-当前移动平均价为$P_{\text{old}}$-本次收货数量为$Q_{\text{new}}$-本次收货单价(采购订单价格或发票价格)为$P_{\text{new}}$则新的移动平均价$P_{\text{avg}}$为:$$P_{\text{avg}}=\frac{(Q_{\text{old}}\timesP_{\text{old}})+(Q_{\text{new}}\timesP_{\text{new}})}{Q_{\text{old}}+Q_{\text{new}}}$$注意:1.如果库存数量为零,那么第一次收货后的移动平均价就等于本次收货的单价。2.在发票校验时,如果发票价格与收货价格不同,也会触发移动平均价的重新计算[^1][^4][^5]。###三、两种计价方式的业务影响对比|项目|标准价格(S价)|移动平均价(V价)||--------------|--------------------------------------|----------------------------------------||**价格计算**|计划价格,通过成本估算确定|实时计算,基于每次收货||**价格更新**|需手动发布成本估算或修改标准价格[^4]|自动更新(收货、发票校验等)||**差异处理**|差异计入价格差异科目(损益科目)[^5]|差异直接调整库存价值[^1]||**适用场景**|价格稳定、需成本控制的物料|价格波动频繁、需反映当前成本的物料|特别说明:在标准价格法下,如果启用了物料分类账(MaterialLedger),则可以在月结时实现实际成本还原(即差异分摊回库存消耗),此时标准价格法也可以反映实际成本,但这属于扩展功能[^2][^4]。###四、价格变更的注意事项1.**从V价改为S价**: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当前移动平均价与要设置的标准价格一致-物料未启用分割评估(SplitValuation)[^4]2.**从S价改为V价**:无限制条件[^4]价格修改工具:-V价:通过MR21/MR22直接修改-S价:通过成本估算(CK11N/CK40N)发布或使用特殊权限(如启用LTPC模式)[^4]###五、示例说明**移动平均价计算示例**:假设某物料:-当前库存:100个,移动平均价=10元/个-本次采购收货:50个,采购订单价格=12元/个则新的移动平均价为:$$P_{\text{avg}}=\frac{(100\times10)+(50\times12)}{100+50}=\frac{1000+600}{150}=\frac{1600}{150}\approx10.67\text{元/个}$$因此,收货后库存价值变为1600元,库存数量150个,新的移动平均价约为10.67元/个。**标准价格差异处理示例**:假设物料标准价格为10元/个,采购订单价格11元/个,收货100个:-库存增加:100×10=1000元(按标准价格)-价格差异:100×(11-10)=100元(计入差异科目)因此,总应付账款为1100元(100×11),其中1000元计入库存,100元计入价格差异科目[^5]。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可以清晰理解两种价格的计算方法业务逻辑。</think>### SAP物料计价方式:标准价格与移动平均价计算公式详解 #### 一、标准价格(S价)计算公式 **核心逻辑**:标准价格是预先设定的计划成本,其计算基于**成本估算(Cost Estimation)** 而非实时更新。计算公式为: $$ \text{标准价格} = \sum (\text{原材料标准成本}) + \sum (\text{作业量} \times \text{作业单价}) + \text{间接费用} $$ **计算步骤**: 1. **原材料成本**: $$ \text{材料成本} = \sum (\text{BOM用量} \times \text{子物料标准价格}) $$ - 子物料价格需预先维护[^5] 2. **作业成本**: $$ \text{作业成本} = \sum (\text{工艺路线工时} \times \text{作业类型计划单价}) $$ - 作业单价在KP26中维护[^2] 3. **间接费用**: 通过成本核算表(Costing Sheet)按比例加算: $$ \text{间接费用} = \text{基准值} \times \text{间接费用率} $$ - 基准值可为材料成本或作业成本[^1] **特点**: - 需通过事务代码`CK11N`(单物料)或`CK40N`(批量)执行成本估算 - 发布后价格保持不变,差异计入损益科目[^3][^5] - 示例:某产品标准价 = 材料成本(¥80) + 人工(¥20) + 管理费(材料成本×10% = ¥8) = **¥108** #### 二、移动平均价(V价)计算公式 **核心逻辑**:每次收货时实时重新计算库存均价: $$ \text{新移动平均价} = \frac{(\text{当前库存量} \times \text{当前价格}) + (\text{收货数量} \times \text{收货单价})}{\text{当前库存量} + \text{收货数量}} $$ **关键场景**: 1. **采购收货**(MIGO): ```math \text{新价格} = \frac{(Q_{\text{old}} \times P_{\text{old}}) + (Q_{\text{new}} \times P_{\text{PO}})}{Q_{\text{old}} + Q_{\text{new}}} ``` - $Q_{\text{old}}$:原库存量 - $P_{\text{old}}$:原移动平均价 - $P_{\text{PO}}$:采购订单价格[^1][^4] 2. **发票校验**(MIRO): - 若发票价 ≠ 收货价,反向冲销原价值后按发票价重算: ```math \text{新价格} = \frac{(Q_{\text{total}} \times P_{\text{old}}) - (Q_{\text{GR}} \times P_{\text{GR}}) + (Q_{\text{GR}} \times P_{\text{invoice}})}{Q_{\text{total}}} ``` - $P_{\text{GR}}$:收货暂估价 - $P_{\text{invoice}}$:发票实际价[^4] **特殊规则**: - **零库存时**:首次收货价格直接成为新移动平均价[^4] - **价格修改**:可通过MR21手动调整,但需权限[^4] #### 三、两种计价方式对比 | **维度** | 标准价格(S价) | 移动平均价(V价) | |------------------|----------------------------------------|------------------------------------------| | **计算触发点** | 成本估算发布时 | 每次收货/发票校验时[^1] | | **价格稳定性** | 固定不变(计划价) | 动态变化(市场价逼近)[^3] | | **差异处理** | 差异转损益科目(如PRD) | 差异直接调整库存价值[^5] | | **适用场景** | 价格稳定物料、成本控制需求 | 价格波动频繁物料[^1] | > **公式应用示例**: > 某物料原库存:500件 @ ¥10/件 > 采购收货:200件 @ ¥12/件 > **新移动平均价** = $\frac{(500 \times 10) + (200 \times 12)}{500+200} = \frac{5000+2400}{700} = \text{¥10.57/件}$[^4] #### 四、价格控制码转换规则 - **V价 → S价**: 需满足 $\text{移动平均价} = \text{标准价}$ 且未启用分割评估[^4] - **S价 → V价**: 无条件允许,系统将当前标准价设为初始移动平均价[^4]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