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环境下的人类身份识别研究
在夜间环境中进行人类身份识别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面部和虹膜识别可能因图像噪声、距离等因素而难以有效应用。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夜间环境下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包括多光谱人脸识别、步态曲线分析和软生物特征利用,并探讨它们的实验结果和应用前景。
1. 多光谱人脸识别
- 实验设置 :使用WVU多光谱数据库的可见和红外数据集,进行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面部验证实验:可见 - 可见、可见 - 红外和红外 - 红外。
- 预处理和归一化
- 人脸检测 :使用Viola & Jones人脸检测算法确定人脸的空间范围和边界。
- 几何归一化 :通过眼睛检测和仿射变换补偿正面姿势的轻微扰动,将所有人脸变形为300×300的相同尺寸。
- 光度归一化 :通过简单的对比度和亮度调整进行光度归一化。
- 匹配实验 :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合k近邻(k - NN)的方法进行人脸识别。PCA仅用于每个会话每个受试者只有一个样本的红外 - 红外融合研究。
- 实验结果
| 会话 | 可见 | MS3100 | No filter | 950 nm | 1150 nm | 1350 nm | 1550 nm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