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通信网络转型全解析
1. 网络转型目标与考量因素
网络转型有两个重要且紧密相关的目标。一是实施集成通信网络,将现有公用事业应用迁移至集成网络,提高通信网络效率并降低总体网络成本。当前公用事业部署专用分散网络的做法不可持续。二是开发目标网络架构,以应对智能电网挑战,规划、设计和实施高度可靠、安全且高性能的网络。
在网络转型过程中,需要评估可用的替代方案,以实现最优且可持续的网络架构和设计。规划周期可能短至 3 年,长至 20 年。转型时需考虑以下重要因素:
1. 广域网(WAN)和现场接入网(FANs)预计使用的网络技术。
2. 充分利用现有的公用事业通信网络资产。
3. 网络所有权。
4. 在集成网络中持续支持关键任务应用的需求。
5. 合规性。
6. 应对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数据管理。
7. 引入智能电网应用的投资选择。
8. 短期和长期成本效益。
9. 投资回报率(ROI)和总体拥有成本(TCO)。
2. 网络转型框架任务
网络转型框架包括以下六项主要任务,部分任务可能同时进行:
1. 评估当前运营模式(PMO)并进行差距分析。
2. 开发目标智能电网通信网络架构和高级网络设计,该架构应是网络转型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3. 广域网现代化和扩展。
4. 现场接入网的演进。
5. 向目标网络架构迁移,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实施阶段和相应的网络迁移。
6. 网络管理系统、运营和程序的演进。
以下是部分任务的执行时间表和可能的并发执行情况:
|任务|时间范围|
| --
智能电网通信转型核心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