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位传感与植入设备的射频遥测及能量收集技术
1. 引言
在临床对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脑电(EEG)和皮质脑电图(ECoG)记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EEG记录系统因需要大规模仪器,大多仅在医院内使用。为了使这些记录系统能融入患者日常生活,小型化记录系统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文将聚焦于ECoG和EEG信号,介绍适用于这些信号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接口电路,同时探讨植入设备中的射频遥测和能量收集技术。
2. EEG/ECoG的生理基础
2.1 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
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断进行着信息传递和处理。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大量神经元集合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工作。在细胞层面,神经元通过动作电位和神经放电(也称为尖峰)来传递和处理信息。当这种电活动传递到皮质表面和头皮表面时,就可以被记录和处理,以揭示信号中包含的信息。
2.2 EEG/ECoG信号的产生
EEG/ECoG是记录大脑大规模电活动动态的常用方法。头皮电极记录的活动源于皮质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一般认为ECoG和EEG信号由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但这些电信号中节律的起源尚未完全明确。
记录的电信号是大量神经组织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聚合的结果。在进行ECoG记录时,这些电位在到达皮质表面之前会经历体积传导;而在进行EEG记录时,它们会通过骨骼和组织传导,进一步导致空间信号模糊。体积传导具有空间和时间滤波的作用,会去除高频成分并掩盖单个尖峰波形。
2.3 EEG/ECoG信号的特征
大脑表面的电记录显示出具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