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信息世界的基石
1. 比特的概念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简单地表达“是”或“否”。比如,有一个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讲的是一个人在远方监狱服刑后回家。他不确定是否会受到欢迎,于是请求以绑在树枝上的布作为信号。在一个版本中,他坐火车回家,希望看到苹果树上的白色丝带;在另一个版本中,他坐公交车回家,寻找橡树上的黄色手帕。当他到达时,如果看到树上挂满了这些旗帜,就知道自己被欢迎了。这个故事在1973年因歌曲《在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而广为流传,此后,当家人或爱人去打仗时,展示黄丝带也成了一种习俗。
这个故事里,黄丝带就代表了一种简单的“是”或“否”的信号。其实,表达“是”或“否”不需要句子、单词,甚至字母,只需要一个比特,也就是一个0或1。
我们平时使用的十进制数系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基于我们有十个手指。但我们也可以合理地使用八进制(如果我们是卡通人物)、四进制(如果我们是龙虾)甚至二进制(如果我们是海豚)。而二进制是最简单的数系统,只有0和1两个数字。“比特”这个词用来表示二进制数字,它是与计算机相关的最可爱的词汇之一,除了表示“一小部分、程度或数量”的常规含义外,在计算机时代,它已成为信息的基本构建块。
2. 比特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2.1 保罗·里维尔的灯笼信号
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笔下的保罗·里维尔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比特在传递重要信息中的应用。保罗·里维尔让朋友通过在北教堂塔上挂灯笼来传递英军入侵的消息:“如果英军今晚从陆路或海路进军,就在钟楼拱门上方挂一盏灯笼作为信号灯——一盏表示陆路,两盏表示海路”。
这里每个灯笼就是一个比特,可以用0或1表示。如果保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