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信道分析中神经网络可解释性与可移植性研究
1. SVCCA在神经网络内部表示比较中的应用
在侧信道分析(SCA)中,SVCCA可用于比较不同轮廓模型的内部表示。在某些情况下,SVCCA的第一分量值与类标签有较高的相关性,如在特定的轮廓模型中,第一分量值与汉明重量(HW)类标签的相关性分别为 $\rho_{A4Y, 1} = -0.9895$,$\rho_{A4Y, 2} = -0.9885$。但在其他场景下,相关性较低,例如与针对DPAv4 HW标签训练的轮廓模型比较时,忽略掩码后,第一分量值与类标签无显著关系($\rho_{A5Y, 1} = 0.0371$,$\rho_{A5Y, 2} = 0.0356$)。
基于实验结果,有以下几点观察:
- 改变训练数据集的部分内容与改变初始化值效果相似,对内部表示影响较小。
- 基于HW泄漏模型和中间值泄漏模型训练的网络,内部表示可能相似。
- 是否有掩码对策对轮廓模型的内部表示影响显著。
- 即使比较非常不同的数据集,也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 仅看相关值可能产生误导,领域相近的数据集差异可能比完全不相关的数据集更大。
- 尽管SVCCA独立于类标签,但其分量可能与标签高度相关。
- 难以判断共同知识高是因为小网络表达能力有限,还是确实存在共享信息。
- SVCCA可用于比较不同轮廓模型的内部表示,但不是比较任意数据集的可靠方法,虽能看到相关性差异,但难以估计实际差异的显著性。
2. 可移植性研究
在实际的SCA场景中,通常使用两个相似设备进行轮廓分析和攻击,即所谓的可移植性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可移植性会影响深度学习攻击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