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反馈按键不灵敏问题,分析原因,有机械结构造成的抖动,有人为操作引起的抖动,按键在使用过程中有单次按下判断、有连续按下判断等不同需求。
常规按键按下判断采用扫描法,就是每走过一次轮询,按键扫描一次,按键的灵敏度与主流程的时间长短有关。然后就是去抖动常用两次读按键状态之间加入delay_ms(10)延时函数,这个延时时间常用10ms,这个时间对51单片机相对浪费时间还不算太长,但是对STM32处理器速度较快的CPU浪费的时间就有些长。
参考网文可以看到一种利用定时器中断每10ms进行一次按键状态检测的方法,又叫状态机检测法:
每10mS执行一次键盘扫描任务
0、无键,若有键进入状态1
1、第一次检到有键。若有键进入状态2,同时将键值送缓冲区。 若无键进入状态0。
2、若有键则计时,按键超过300ms进入状态3,同时将键值送缓冲区。 若无键进入状态1。
表示第一次按键后如果长按键则300ms后认为有一次按键。
3、若有键则计时,按键超过200ms则将键值送缓冲区。 若无键进入状态1。
表示长按键则以后每200ms后认为有一次按键。
void KeyScan() //每10mS执行一次键盘扫描任务
{
switch(KeyState)
{
case 0:
if(KeyIsKeyDown()) //有键
{
KeyState = 1;
}
break;
case 1:
if(KeyIsKeyDown()) //有键
{
KeyState = 2;
KeyBufIn(); //将键值送缓冲区
KeyStartRptCnt = 0;
}
else
{
KeyState = 0;
}
break;
case 2:
if(KeyIsKeyDown()) //有键
{
if(KeyStartRptCnt++ >= 30)
{
KeyState = 3;
KeyRptCnt = 0;
KeyBufIn();
}
}
else
{
KeyState = 1;
}
break;
case 3:
if(KeyIsKeyDown()) //有键
{
if(KeyRptCnt++ >= 20)
{
KeyRptCnt = 0;
KeyBufIn();
}
}
else
{
KeyState = 1;
}
break;
default:
brea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