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域绘画:色彩的情感与设计之旅
1. 色域绘画概述
色域绘画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场艺术运动。该运动的艺术家主要专注于在作品中运用色彩,几乎排除了其他视觉元素。二十世纪的色域绘画作品大多绘制在画布上,一些艺术家以正式、硬边的方式运用色彩,而另一些则选择更有机、自由的方式。
色域绘画受到二十世纪艺术三大主流——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发展的启发。表现主义关注艺术家通过概念内容、主题和绘画技巧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反应;抽象主义则以更概念化的方式,用更正式结构化的绘画技巧对主题进行部分或完全非具象的描绘。
2. 早期色域画家及其作品特点
2.1 以情感表达为主的画家
-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2 - 1970) :罗斯科旨在与观众建立更深入、更个人的联系,他依靠大面积的色域创作出庄重而高雅的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传达有关人类生存状况的信息。他认为绘画是“通向人类心灵深处的门户”,色彩的作用是引发情感反应,他对唤起人类的基本情感如悲剧、狂喜、厄运等感兴趣。罗斯科的画布通常很大,上面水平堆叠着饱和色彩的色块,他建议观众以近距离(大约一臂之遥)欣赏他的作品,这样能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精神振动”。其代表作品有《无题 [蓝色、绿色和棕色]》(1952)、《赭石与红色在红色之上》(1957)等。
- 海伦·弗兰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1928 - 2011) :她的作品代表了一种更自由、更感性的色域绘画方式。她运用“浸泡染色”技术,将油画颜料用松节油稀释,使颜色渗透到画布中,形成色彩光晕。她的作品常常以风景为主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