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中的观察者同色异谱与标准照明体
在色彩学领域,观察者同色异谱和标准照明体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对于准确的色彩匹配和测量至关重要。
观察者同色异谱问题及研究进展
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特别是硬拷贝与软拷贝的色彩匹配方面,观察者同色异谱现象引发了诸多关注。一些研究指出,原有的色彩匹配数据索引存在问题,且对其数学处理也不够恰当。部分研究者质疑观察者同色异谱指数和标准偏差观察者的用途,他们认为在这些情况下的个体差异受色觉辨别机制的支配,并且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参数系数的先进色差公式来建模。
近年来,在解决观察者同色异谱问题上有了不少新的进展:
- CIE的理论框架 :2006年,CIE技术委员会1 - 36发布了一份报告,基于Stiles和Burch的大视场色彩匹配实验中47名观察者的10°色彩匹配函数,定义了2°和10°的基本观察者,并为计算1°到10°视场大小以及20到80岁年龄段的平均视锥基本函数提供了便利的框架。该模型为量化因年龄变化导致的观察者同色异谱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CIE TC 170 - 1发布了指导文件,用于为生理观察者数学计算光谱发光效率函数和色度图。
- Sarkar等人的色彩观察者分类 :Sarkar等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入了比色观察者类别的概念。他们通过对实验和生理色彩匹配函数的组合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八个这样的类别。生理数据来自CIE TC 1 - 36提出的数学模型,实验数据则是47名Stiles和Burch观察者的色彩匹配函数。作者开发并实施了一种实验方法,根据人类观察者的色觉将其分类到这些类别之一。随后,还开发了一个用于进行此类实验的紧凑型概念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