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性能评估与建模
1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来自客户、运营商或地方当局的性能要求,这些要求即关键绩效指标(KPIs),涵盖了地铁的准点率、服务规律性、乘客舒适度以及能耗等方面。通常,列车会遵循优化后的时刻表运行,但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天气、乘客行为或设备故障等随机干扰,时刻表往往难以完全满足。
为了应对小延误,地铁系统配备了调节机制,这些机制可以为列车司机或自动化系统提供建议,例如调整停留时间或临时改变商业速度,以恢复到原始时刻表或达到规定的服务率。调节机制对于地铁性能至关重要,应在地铁线路设计的早期阶段予以考虑。
目前,评估干线铁路系统性能的工具可分为宏观和微观模拟工具。宏观方法抽象掉了列车加速、轨道附着力等细节,通常会得出乐观的结果,如 NEMO 工具;微观方法则考虑了列车的详细信息以及天气、乘客流量等众多参数,采用同步技术进行模拟,但耗时较长,如 OpenTrack 工具。而在地铁网络中,列车间距小,轻微干扰可能影响服务质量,因此需要快速计算调节建议。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调节地铁系统的宏观性能评估方案。
1.1 调节机制的重要性
- 恢复时刻表 :帮助列车在出现延误后尽快恢复到原有时刻表或达到规定的服务率。
- 提升服务质量 :确保地铁服务的准点率和规律性,提高乘客的满意度。
- 早期设计考虑 :在地铁线路设计的早期阶段考虑调节机制,可以选择适合线路特点的调节技术,并估计可实现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