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细化算法深度解析
1. 算法速度与质量的权衡
在图像细化过程中,速度和骨架质量往往难以兼得。如果单纯追求速度,Holt 改进的 Zhang - Suen 算法表现更优;而若骨架质量是首要考量因素,将 Stentiford 的预处理方案、Zhang - Suen 的基本算法以及 Holt 的阶梯去除后处理方法相结合或许是最佳选择。该组合操作的代码可在相关网站获取,程序名为 zhangsuenbest.c,它生成的骨架在目前展示的方法中表现出色,不过这一评价具有一定主观性。
2. 基于轮廓的细化方法
2.1 基本原理
以往的迭代标记删除方法通常从对象的外层像素开始删除,而基于轮廓的方法则是先定位整个外部轮廓甚至所有轮廓,然后删除轮廓上除保持连通性所需像素之外的其他像素,且这类方法一般不使用 3×3 模板来定位待删除像素。
其基本步骤如下:
1. 定位轮廓像素。
2. 识别轮廓上不能删除的像素。
3. 删除除步骤 2 中像素之外的所有轮廓像素。
4. 若步骤 3 中删除了像素,则从步骤 1 重复执行。
外部轮廓的追踪方式与查找链码时类似,从有水平或垂直背景邻接的黑色像素(边界像素)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访问或追踪轮廓像素,直至回到起始像素,并将访问的像素保存到列表中,方便后续重新访问。重复此过程以查找内部轮廓,直到没有起始像素为止。
2.2 不可删除像素的识别
利用多重像素的概念可识别轮廓上不可删除的像素,多重像素有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描述|示例|
|----|----|----|
|第一种|在轮廓像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