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面向对象系统的多级基于模型的自我诊断
1. 自我修复设计原理
软件工程涉及多个不同的参与方,包括功能分析师、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各方都对系统的内部运行(行为)感兴趣,但对系统有着不同的视角,分别是功能视角、实现视角和操作视角。这些视角与系统用例相关,用例在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获取阶段被确定,描述了系统对给定请求的响应。
- 功能视角 :描述应用程序不同部分的高级功能,以及这些部分如何组合以实现用例规范。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功能步骤)明确应用程序为实现预期功能所需执行的操作,可大致定位应用程序的故障部分。
- 实现视角 :描述应用程序的底层代码,以及用例规范在代码层面如何通过一系列方法(函数)实现。明确方法的前置和后置条件,以及方法体中重要代码语句的顺序(实现步骤),有助于定位和解决应用程序故障的根本原因。
- 操作视角 :描述应用程序内运行的进程和轻量级线程,以及它们为实现用例规范应如何同步。规定交互进程和轻量级线程的结构,以及进程间或线程间通信的顺序(操作步骤),可发现部分系统关闭和面向进程的应用程序故障。
自我诊断方法基于这三个视角,综合利用三个视角的信息在相应层面定位系统的故障部分。
2. 自我修复架构
自我修复架构主要分为两个高层模块:被管理系统和自主管理器。被管理系统可以是任何现有的分布式面向对象应用程序,并扩展了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向自主管理器提供运行时信息,执行器将自主管理器的调整指令传达给运行中的应用程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