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软件产品线开发自主普适系统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浪潮中,软件的适应性变得愈发重要。普适系统由于其高度动态和易出错的特性,需要新的技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本文将探讨如何采用软件产品线(SPL)范式来开发自主普适系统,以及相关的技术细节和应用案例。
1. 背景知识
- 自主计算 :2001年10月,IBM发布了关于自主计算的宣言,旨在通过使系统自我管理来应对软件系统的复杂性。自主计算的目标是创建能够自我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向最终用户隐藏其复杂性。自主计算系统具有自我配置、自我优化、自我修复和自我保护四种能力,这些能力将融合为单一的自我维护特性。其架构由自主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封装了被管理元素,系统的自我管理源于代理之间的交互和代理的内部自我管理。IBM在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等多个层面开展了自主计算的工作。
- 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是一种后桌面的人机交互模式,信息处理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活动。其愿景是构建与人类用户充分集成的计算饱和环境,关键在于网络连接。虽然“普适计算”和“环境智能”等术语在词源上有细微差别,但它们的核心愿景相同,可以互换使用。
2. 动态软件产品线(DSPL)
- SPL与DSPL的对比 :SPL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大量重用共性和合理管理可变性来降低产品成本和上市时间。产品通常通过选择和移除特征来生产,部分特征在运行时绑定。而DSPL主要致力于生产可配置产品,这些产品能够自我重新配置并受益于持续更新。DSPL的可配置产品需要决策器和重新配置器来控制重新配置过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