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通信:技术、标准与未来展望
1. 车载通信中的传播模型
1.1 简化的基于几何的模型
简化的基于几何的模型利用环境的几何信息,并结合测量或基于模拟的信息。例如 GEMV2 模拟器,它结合从 OpenStreetMap 获取的信息,以区分视距(LOS)/非视距(nLOS)链路类型,并进行基于分析的路径损耗估计。还有之前的 CORNER 模拟工具,旨在检测传播路径中障碍物的存在。
1.2 非基于几何的模型
非基于几何的模型中,特征提取基于信道测量,以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最常用的方法基于抽头延迟线模型,其中每个抽头代表一个分量,其幅度、相位和时间延迟由所考虑场景的特定特征决定。
1.3 车载通信传播建模的最新进展
车载通信传播建模的最新进展包括考虑地面和地下停车场的传播条件、基于宽带测量的车对人(V2P)信道模型,以及用于车对车(V2V)通信的矩形隧道模型表征等。此外,还在研究 5G 系统中 0.5 至 100 GHz 频率范围的传播建模,以及链路从视距到非视距条件转换的影响。
2. 车载网络
2.1 车载网络的目标
智能交通系统(ITS)框架内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完全上下文感知的车载环境,实现车辆与不同基础设施元素之间的信息交换。这在联网车辆(安全信息交换)和自动驾驶应用中尤为重要。
2.2 车载网络架构的发展
车载网络架构从最初受车辆限制的通信向云支持的通信发展。以下是不同阶段的架构和合作方式:
- 早期尝试 :最初尝试将传统的 IEEE 802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