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威胁建模框架解析
1. STRIDE框架介绍
STRIDE是微软开发的用于识别和评估软件系统安全威胁的框架,它代表了六种主要的威胁类别,分别是伪装(Spoofing)、篡改(Tampering)、抵赖(Repudiation)、信息泄露(Information disclosure)、拒绝服务(DoS)和权限提升(Elevation of privilege)。以下是对这六种威胁类别的详细介绍:
| 威胁类别 | 描述 | 示例 | 缓解措施 |
| — | — | — | — |
| 伪装 | 冒充其他实体以获取未授权访问或执行恶意操作 | 电子邮件网络钓鱼攻击、IP地址欺骗、身份盗窃 | 实施强认证机制,如多因素认证(MFA) |
| 篡改 | 未经授权修改数据、代码或系统组件 | 中间人攻击(MITM)、SQL注入、恶意软件感染 | 实施安全通信通道、验证输入数据、确保软件组件的完整性 |
| 抵赖 | 攻击者否认执行了恶意操作,难以追究其责任 | 未经授权的交易或数据操纵且无追溯性 | 实施强大的日志记录和审计机制 |
| 信息泄露 | 未经授权访问或暴露敏感信息 | 数据泄露、窃听(数据包嗅探)、不安全的数据存储 | 实施强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安全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
| 拒绝服务 | 通过恶意流量或请求破坏系统或服务的正常运行 |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资源耗尽、应用层拒绝服务攻击 | 实施流量监控、速率限制和冗余措施 |
| 权限提升 | 利用漏洞或配置错误获取未授权的资源访问或执行受限操作 | 权限提升攻击、未经授权访问管理界面、绕过安全控制 | 实施最小权限原则(PoLP)、定期审查和更新访问控制、修补已知漏洞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