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架构上篇Day5b 法则三:架构师如何在一定时间内最大化自己的增量价值?

法则三:架构师如何在一定时间内最大化自己的增量价值?

简介:包含模块一 架构师的六大生存法则-法则三:架构师如何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法则三:架构师如何在一定时间内最大化自己的增量价值?

2024-08-29 00:00:07

你好,我是郭东白。上节课我们讲了架构活动中需要重视对商业价值的考量。作为一个架构师,必须要创造足够的商业价值,才能保障自己职业的长期。

那么你作为架构师,该如何为你的公司、部门或团队提供可量化的增量价值呢?主要有扩大收入与减少成本两种路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几个真实的案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如何寻找扩大收入的机会?

有的架构师不关注软件之外的事情,比如很少关心公司或部门的收入。这种性格虽然可以让他专注于软件工作,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不去思考如何通过技术为公司创造商业价值,那就很难保持或扩大自己在团队的影响力,职业发展也可能受挫。

所以哪怕没有人向你施加为企业增加营收的压力,你也要主动思考,你或你的部门,该怎么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营收。

那么我们该从哪里寻找扩大营收的机会呢?除了之前提到的深度理解用户心智商业模式,以及我们经常遇到的不同的横向问题,比如稳定性、安全、可测试性、可维护性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你可能听说过“在小数据里看大机会,在大数据里看小机会”这句话,这其实适用于我们所有技术人。

前半句指的是从个性需求中抽象出共性的机会。也就是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并从中找到一个可以规模化应用的机会。比如做用户调研时,你发现有一个用户总是截图之后再通过微信把商品发给另一个人。那么你就会意识到,可以开发一个分享工具,通过小程序和DeepLink来获得更多的社交裂变。

后半句指的是靠数据来打磨用户体验。也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机会点,然后通过产品和技术的改进,不断提升转化减少损失。这是算法和数字化运营的常见办法。比如淘宝App的首页跳出率是2%,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和打磨而不断提升的。

我特别强调一下前半句。事实上,很多著名的开源框架都是这么来的。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Docker。

虽然现在的Docker已经没有它如日中天时那么辉煌了,但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整个云原生生态的存在,引爆点就是Docker。但谁能想到,Docker最初只是为了解决一个环境打包问题呢!回想一下,从你进入计算机领域以来,你见过几个程序员会把心思放在运行环境打包上呢?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就是,很多非常成功的技术人,他们往往就是看到了别人忽略的小痛点,或者在别人不去排查的小异常上执着探索,才最终跨越了现实的障碍。

举一个我们团队的例子。我们曾在海外做社交裂变,玩法与拼多多的拉好友砍价类似。但刚开始时,业务逻辑出了一个Bug,用户没有达到提现条件(比如说拉到20个好友下载App)我们就让用户提了现。当然这个Bug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损失。

我想既然钱已经损失了,那么分析一下用户行为也是好的。比如到底是哪些人比较喜欢薅羊毛呢?这些人薅了羊毛之后会对我们的产品产生情感连接,提高忠诚度吗?

于是我们通过用户标签做了简单的行为分析,然后惊奇地发现:小城市里的年轻女性非常特殊,她们发现了这个提现存在漏洞后,就做了大量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