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挑战与解决方案
1. 引言
普适计算的愿景引发了范式转变,计算能力不再集中于桌面或笔记本电脑,而是融入我们的环境。这一愿景催生了诸多研究领域,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脱颖而出。WSNs起源于军事应用,如战场监视,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保健、家庭自动化和交通控制等民用领域。其自供电、自组织和自修复的特性,使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也极具吸引力。然而,工业自动化应用通常有独特且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放宽和拓展传统WSN的定义,使其更适用于工业环境。
2. 工业自动化中的WSN
2.1 “经典”WSN
维基百科将WSN定义为“由空间分布的自主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这些设备使用传感器协同监测不同位置的物理或环境条件,如温度、声音、振动、压力、运动或污染物”。这些设备通常包含微控制器、电源(通常是电池)、无线电收发器和传感器元件。WSN具有一些内在特性:
- 自供电 :WSN是带有内部电源(通常是电池)的独立单元。由于电池寿命有限,节点设计时会考虑节能,大部分时间处于低功耗“睡眠”模式。
- 自组织 :节点以自组织方式形成网络,而非预先编程的网络拓扑。与有线网络不同,WSN中每个节点都愿意为其他节点转发数据,形成基于网络连接性的动态网络配置。
- 自修复 :WSN具有自修复能力,若一个节点故障,网络会找到新的数据路由方式,确保网络整体存活。这种动态重组也可由其他条件触发,如节点最大功耗和通信延迟。
2.2 重新定义WSN
工业应用与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1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