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数据统计分析全解析
在环境数据管理系统(EDMS)中,数据常常会用于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比如进行统计计算。许多环境项目所涉及的大量数据集,往往需要借助统计方法来确定其中显著的关系,因为直接查看海量数据,这些关系可能并不明显。
统计概念基础
在对环境数据(或其他任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所有数字并非生来平等,适用于某些数字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他数字可能并不适用。同时,在信任基于某组数据得出的统计结果之前,必须深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及其成因。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统计方法使用不当,其结果可能具有误导性,甚至是不诚实的。
数字类型
不同类型的数字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常见的数字类型如下:
- 名义型(Nominal) :这类数字仅仅是标签,没有相对大小或顺序。例如,将监测井标记为 1,土壤钻孔标记为 2,就是名义型数据。对这种类型的数字进行统计,通常仅限于统计每个类别中的数量。
- 顺序型(Ordinal) :该类型数字有相对顺序,但各项之间的间隔并不恒定。比如矿物的莫氏硬度等级,9(刚玉)到 10(金刚石)之间的硬度增加幅度,远大于其他数值之间的间隔。除了计数,有效的统计方法还包括累积频率直方图和其他类似的分布分析。
- 间隔型(Interval) :在这种情况下,数值之间的相对差异是恒定的,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零值。温度就是间隔型数字的典型例子,如摄氏度和开尔文的零值定义不同,但每一度的间隔是明确的。大多数统计方法都适用于这类数字,尤其是涉及加减运算的方法。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