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ebui的胡言乱语

首先对文章标题说一声抱歉 :
1 标题起的够土 ,
2 标题不够准确,因为下面要谈到的一些问题可能超出了webui的范畴

这个话题最近通过邮件和一些同事简单的交流了一下.
现在在这里做一个总结 同时本文并没有什么太实质的价值 :P

先来看几条最近几天的新闻 (新闻具体内容 google一下吧 地址我也记不住了 )

2月27日
Adobe宣布将扩展Flash 使其支持C/C++/Java/Ruby/Python
Sun架构师Chet Haase离开Sun 加入Adobe Flex团队
Adobe将移植AIR进入Linux系统

2月26日
Flex 3 发布

AIR 1.0 发布

EXT 2.0.2 发布
虽然只是一个小版本的升级,但是却提供了对air的原生支持.新增了若干与AIR交互的模块
(也就是ext现在可以在air下更好更快的运行 ,ext已经可以播放mp 可以将窗口最小化到系统托盘,可以操作数据库...)

GWT-Ext 2.0 发布 (一个整合了 GWT 和EXT的项目)

更早之前:
silverlight 新闻不断
javaFX 雨点小 雷声也不大


XX在未来web-ui(其实这个说法已经有些局限性了)方面一直打算有所作为, 套用老焦的话"要让web-ui也成为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我们似乎有点不幸 我们生在一个乱世, web前端技术层出不穷,旧技术老而弥坚. 面对诸多选择 我们也很迷惑.
再次但是: 我们也是幸运的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嘛 呵呵.

对于我们来说, 我们不可能再创造一种新技术 来加入这场混战 ,这不是我们的强项 也不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所要做的也许只是选择自己的立场 站在哪一边.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 可以说是有四国 :

ext ( ext可以说是做到了ajaxweb组件的极致,在这里用它来代表ajax为首的html css js...标准流派 )
flex/air ( 两者不是一种东西 但是关系实在密切 所以放到一起吧 呵呵)
silverlight ( 微软的东西总是不能被忽视的,而且这次silverlight也居心跨平台了 值得鼓励 )
javaFX ( 这东西也许不应该诞生,它的目的是什么sun自己也许都说不明白.看看applet的表现吧 )


先说说 javaFX , 从sun对 applet swing jsf 的"杰出"贡献来看, javaFX应该可以被忽略只适合"杰出"的人来使用.
silverlight 虽然ms号称未来将会跨平台 会跨浏览器 会.... 但是未来意味着暂时不可以, 把未来建筑在未来的基础上 我不放心

flex/air. 看看最开始引用的那几条新闻. 我只能说 adobe之前布下的大局 撒下的大网 开始进入收关阶段了.
flash拥有广泛基础, 跨操作系统 跨浏览器 ,flex/air对ajax程序有着良好的兼容性.

很多年前, 当adobe收购macromedia的时候 我很傻很天真的以为, adobe是为了消灭自己在图形图像产品线上的竞争对手(flash和firework)
当adobe费尽心机的挤进ECMAScript委员会的时候 我更傻更天真的以为 adobe只是为了可以让pdf拥有更好的脚本支持.

现在看来 adobe的心实在是很大很高深. adobe的一步步走的如此的稳健, 比sun要靠谱得多. 不知道今天的air是不是又正在为未来更大的野心布局.
(这个是很有可能的, AIR是web应用桌面化的回归. 谁敢保证未来adobe不会开发一个基于 air的office 基于air的OS呢?? 天晓得 我不晓得

flex 3刚刚正式发布 我就看到了下面的报道: "flex 4,代号Gumbo,是目前正在更新的源代码主干..."

再来看看ext, ajaxweb组件的王者. 以前我一个朋友跟我说"ext不是一个框架 不是一个组件库 而是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开发模式 是一场革命"
当时我很不以为然. 现在看来 似乎真的有这种苗头.
一个小版本的升级,就可以轻易实现对air的支持, ext低层的架构设计 以及作者的NB程度实在是另人发指啊 XD

如今的各种技术已经完全把 B/S C/S RIA RCP 的界限打乱了

未来XX在webUI这一领域要坚持哪个路线呢?

希望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走路"上 而不是"选路"上
内容概要:本文系统介绍了基于C#(VS2022+.NET Core)与HALCON 24.11的工业视觉测量拟合技术,涵盖边缘提取、几何拟合、精度优化及工业部署全流程。文中详细解析了亚像素边缘提取、Tukey抗噪算法、SVD平面拟合等核心技术,并提供了汽车零件孔径测量、PCB焊点共面性检测等典型应用场景的完整代码示例。通过GPU加速、EtherCAT同步等优化策略,实现了±0.01mm级测量精度,满足ISO 1101标准。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深度学习、量子启发式算法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前景。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熟悉C#和HALCON的工程师或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工业视觉测量与自动化检测领域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如何使用C#和HALCON实现高精度工业视觉测量系统的开发;②掌握边缘提取、抗差拟合、3D点云处理等核心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③了解工业部署中的关键技术,如GPU加速、EtherCAT同步控制、实时数据看板等;④探索基于深度学习和量子计算的前沿技术在工业视觉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实现,还附有完整的代码示例和实验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同时,文中提到的硬件选型、校准方法、精度验证等内容,为实际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章最后还给出了未来的技术演进方向和开发者行动建议,如量子-经典混合计算、自监督学习等,以及参与HALCON官方认证和开源社区的建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