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 (Advanced Level) Practice 插入排序和堆排序

本文深入探讨了插入排序和堆排序的实现细节,包括插入排序的逐步调整过程和堆排序的建堆与排序步骤,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两种排序算法的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概述

给出初始序列和进行一些步骤后的序列,让你判断进行的这一些步骤是插入排序还是堆排序。

判断之后输出下一步的序列。

主要考察插入排序和堆排序的实现。

二、分析

首先考虑插入排序。

令第一次排序后前一个元素有序,偷鸡方法是使用sort,直接对前n个元素排序就是第n次的插入排序结果。

如果乖乖的按插入排序做,就是像我下面这样:

for(int i=1;i<N;i++)
{
	for(int j=i-1;j>=0;j--)
	{
		if(insert[j]>insert[j+1])
		{
			swap(insert[j],insert[j+1]);
		}
		else
    	break;
	}
}

外层循环从1到N,内层循环从0到i-1。

比如说第i层循环,看第i个数,如果它比它前一个数小,那么掉换他俩位置,然后再判断。直到它不比它前面一个数小,这时break即可。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插入排序。

重头戏在于堆排序。

堆排序分两步:

1、建堆

2、排序

首先注意要求,建的是大顶堆还是小顶堆。这关系到向下调整函数该怎么写。这里是建大顶堆。

比如说要求你从小到大排列,那就建大顶堆,从大到小就建小顶堆。

然后是核心的调整函数,如下:

void downAdjust(int low,int high)
{
	int i=low,j=i*2;
	while(j<=high)
	{
		if(j+1<=high&&heap[j]<heap[j+1])
		j=j+1;
		if(heap[i]<heap[j])
		{
			swap(heap[i],heap[j]);
			i=j;
			j=i*2;
		}
		else
		break;
	}
}

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目前要调整的节点”,“尾节点”。

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设置i为“当前调整节点”,j为i的左孩子。注意整个函数是一个大循环,因此i会不断变化,目前要调整的节点只是当前调整节点的起点而已。不要弄混了。

然后进入循环,循环退出条件是i没有孩子或者不必调整了,在本题中就是剩下的已经是一个大顶堆了。

由于之前我们直接设置j为左孩子,那么现在判断i有没有右孩子,如果有而且右孩子大于左孩子,那么就令j加一。

现在可以看出来,j实际上是i的孩子中较大的那个。这样写既方便又简洁。

然后判断j对应的值是否大于i的,如果大于,就掉换他俩的值,如果不大于,那就退出循环。

很简洁,要记住。

这个函数说白了,实现的就是一次从上往下的调整,而建堆操作和排序操作,就是由许许多多的调整组成的。

下面看建堆。

for(int i=N/2;i>=1;i--)
	{
		downAdjust(i,N);
	} 

十分简单。

对于一给定的序列,对其进行建堆操作就是从它的N/2处开始,往前进行向下调整操作。

为什么从N/2处开始呢?因为只有从N/2处开始才有孩子。没孩子自然不用调整。

然后一点一点向上,最后调整到最上面的。因此循环条件如上。

然后就是排序了。

for(int i=N;i>=1;i--)
{
	swap(heap[1],heap[i]);
	m--;
	downAdjust(1,m);
}

注意这是大顶堆,每次都可以选出一个最大值,那么我们把最大值放到最后,最后的值放到顶上,然后再次向下调整不就结了。

三、总结

学习如何建堆以及如何进行堆排序。

PS: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cstdio>
#include<string>
#include<cstring>
#include<map>
#include<set>
#include<queue>
#include<vector>
#include<iostream>
#include<math.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unordered_ma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insert[110];
int heap[110];
int result[110];
//建小顶堆 
/*void downAdjust(int low,int high)
{
	int i=low,j=i*2;
	while(j<=high)
	{
		if(j+1<=high&&heap[j]>heap[j+1])
		j=j+1;
		if(heap[i]>heap[j])
		{
			swap(heap[i],heap[j]);
			i=j;
			j=i*2;
		}
		else
		break;
	}
}*/
//建大顶堆
void downAdjust(int low,int high)
{
	int i=low,j=i*2;
	while(j<=high)
	{
		if(j+1<=high&&heap[j]<heap[j+1])
		j=j+1;
		if(heap[i]<heap[j])
		{
			swap(heap[i],heap[j]);
			i=j;
			j=i*2;
		}
		else
		break;
	}
}
int main()
{
	int N;
	scanf("%d",&N);
	for(int i=0;i<N;i++)
	{
		int a;
		scanf("%d",&a);
		insert[i]=a;
		heap[i+1]=a;
	}
	for(int i=0;i<N;i++)
	scanf("%d",&result[i]);
	//首先插入排序
	//3128759460
	//1328759460
	//1238759460
	//1237859460
	int flagi=0;
	int now=0;
	for(int i=1;i<N;i++)
	{
		for(int j=i-1;j>=0;j--)
		{
			if(insert[j]>insert[j+1])
			{
				swap(insert[j],insert[j+1]);
			}
			else
			break;
		}
		if(flagi==1)
		{
			printf("Insertion Sort\n");
			int num=0;
			for(int j=0;j<N;j++)
			{
				printf("%d",insert[j]);
				num++;
				if(num<N)
				printf(" ");
			}
			return 0;
		}
		now=0;
		for(int j=0;j<N;j++)
		{	
			if(insert[j]!=result[j])
			{
				break;
			}
			else
			now++;
		}
		if(now==N)
		{
			flagi=1;
		}
	} 
	//堆排序
	//建堆 
	int flagh=0;
	int nowh=0;
	int m=N;
	for(int i=N/2;i>=1;i--)
	{
		downAdjust(i,N);
	} 
	for(int i=N;i>=1;i--)
	{
		swap(heap[1],heap[i]);
		m--;
		downAdjust(1,m);
		nowh=0;
		if(flagh==1)
		{
			printf("Heap Sort\n");
			int num=0;
			for(int j=1;j<=N;j++)
			{
				printf("%d",heap[j]);
				num++;
				if(num<N)
				printf(" ");
			}
			return 0;
		}
		for(int j=1;j<=N;j++)
		{
			if(result[j-1]!=heap[j])
			break;
			else
			nowh++;
		}
		if(nowh==N)
		flagh=1;
	}
}

 

### PAT 基本级别练习的相关资料 PAT(Programming Ability Test)是一项针对编程能力的标准化考试,其基本级别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编程技能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关于 PAT 基本级别的练习题目及相关解决方案的内容。 #### 题目分类 PAT 基本级别的题目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字符串处理**:涉及字符串的操作,如反转、查找子串等。 2. **数组操作**:包括数组排序、去重、统计等问题。 3. **简单算法实现**:如计算阶乘、判断素数等基础算法。 4. **输入输出格式化**:要求按照特定格式读取数据并输出结果。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 PAT 基本级别练习题及其解决思路: --- #### 示例题目 1: 字符串反转 **描述**: 输入一个字符串,将其逆序输出。 **解法**: 可以通过 Python 中的切片功能轻松实现字符串反转。 ```python def reverse_string(s): return s[::-1] # 测试用例 input_str = input() print(reverse_string(input_str)) ``` 此代码利用了 Python 切片语法 `s[start:end:step]`,其中步长为 `-1` 表示反向遍历字符串[^4]。 --- #### 示例题目 2: 数组求 **描述**: 给定一组整数,求数组中所有元素的总。 **解法**: 通过循环累加或者内置函数 `sum()` 实现数组求。 ```python def array_sum(arr): return sum(arr) # 测试用例 numbers = list(map(int, input().split())) print(array_sum(numbers)) ``` 上述代码中,`map()` 函数用于将输入转换为整型列表,而 `sum()` 是 Python 的内置函数,能够高效完成求任务[^5]。 --- #### 示例题目 3: 计算阶乘 **描述**: 输入一个正整数 \( n \),输出它的阶乘 \( n! \)。 **解法**: 使用递归或迭代方式均可实现阶乘计算。 ```python def factorial(n): if n == 0 or n == 1: return 1 result = 1 for i in range(2, n + 1): result *= i return result # 测试用例 n = int(input()) print(factorial(n)) ``` 该程序采用了迭代方法避免栈溢出的风险,在实际应用中更为稳健[^6]。 --- #### 示例题目 4: 判断素数 **描述**: 输入一个正整数 \( m \),判断它是否为素数。 **解法**: 素数是指仅能被 1 自身整除的大于 1 的自然数。可通过试除法验证。 ```python import math def is_prime(m): if m <= 1: return False sqrt_m = int(math.sqrt(m)) + 1 for i in range(2, sqrt_m): if m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测试用例 m = int(input()) if is_prime(m): print("Yes") else: print("No") ``` 在此代码片段中,引入了平方根优化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运算次数[^7]。 --- ### 总结 以上展示了几个常见的 PAT 基础级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这些例子涵盖了字符串操作、数组处理、数学计算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初学者熟悉 PAT 考试的形式与难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