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解析“点 - 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制与应用

解析“点 - 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制与应用

1. 理论模型要点及其在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中的应用

1.1 理论基础与基本要点

“点 - 轴系统”理论基于德国地理学家沃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建立。“中心地理论”阐述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规模和组成,用正六边形生动概括了区域城市等级与规模的关系,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了方法基础。

“点 - 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都基于社会经济客体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基本过程,都存在等级关系,且在模型思维和推导上逻辑相似。区别在于,“中心地理论”是关于城市规模 - 等级规律以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论模型,而“点 - 轴系统”理论是关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组织)的理论,用于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

“点 - 轴系统”模型是社会经济客体长期发展形成的空间结构,其理论基本要点如下:
- 社会经济客体在区域或空间范畴内相互作用,存在空间集聚和扩散两种趋势。
- 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社会经济要素大多集聚于“点”,并由线性基础设施连接形成“轴”。“点”指各级居民区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信干线及能源、水渠道连接的基础设施束,对附近区域有强大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 轴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员、金融等对附近区域产生扩散效应,形成新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地理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不同,“点 - 轴”空间结构形成过程的内在动力、类型、层次和规模各异,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
-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点 - 轴”将发展为“点 - 轴 - 集聚区”,集聚区是更大规模和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