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持续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各历史阶段的普遍规律。而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生产力三要素——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劳动技能的提高以及新劳动工具的发明和应用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那么,技术创新是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的呢?
技术创新: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驱动力
技术创新引发产业结构变化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变。历史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对繁荣往往由相对先进的产业决定。在当今世界,竞争的成功与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主导产业的及时调整和转型密切相关,这些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极其重要因素。
产业结构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能够带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且产品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间的投入 - 产出联系。正确确定主导产业,并根据产业关联要求合理安排基础产业和配套产业的构成与规模,实现产业间的有机联系,是各产业协调发展和主导产业顺利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主要产业部门是农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铁的冶炼和加工、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以及科技的逐渐显著进步。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兴起,劳动工具和原材料加工方法不断改进。与落后的奴隶社会相比,炼铁技术导致了铁犁等工具的出现,这是使农业成为当时主要产业的根本因素。
随着生产的发展,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其中,劳动社会化的简单协作主要由于劳动工具的改进、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商品生产的形成而开始出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