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了解深入了解D3Feat产生的原因,建议可以先去看一下D2Net[1],再来看D3Feat.
D3Feat核心优势:
-
D3Feat提供了一种联合框架,在学习描述子的同时进行关键点的检测,传统匹配可能是detect and describe,而本文遵循describe to detect的范式,即不需要额外显式预测关键点,在提取描述子的同时进行关键点的选取。
-
采用KPConv作为特征提取backbone,全卷积的网络架构能够使整个网络前向传播速度很快,作一次inference基本在1s以内。
-
最终用来做RANSAC配准的点不再是随机选取,而是选取网络学习出来的关键点。(其实关键点这种策略在3DMatch中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原因是3DMatch benchmark作过2.5cm下采样后,基本点数在20K左右,随机选取5K点和选取5K关键点,最后RANSAC出来效果其实相差不大,或者说并没有很显著的优势,但在小点数比如250点时优势会比较明显)
Work Flow:

-
采用KPConv作为backbone进行特征提取,本文中不作重点介绍,需要的可以去看原文。(代码方面不得不说原作者Hugues THOMAS真的很强,但是会相对比较难理解一些,建议上手KPConv代码可以先从白博的这里入手)
KPConv在这里可以粗浅的理解为一个Encoder-Decoder结构:输入点云 P ∈ R N × 3 P \in {R^{N \times 3}} P∈RN×3,输出feature map F ∈ R N × c F \in {R^{N \times c}} F∈RN×c, c c c = 32. -
重要假设:可以认为,关键点的特征是具有一些特殊属性,即与领域点的特征会有较大差别的,因此使用这一点来进行关键点的选取:
首先约定一些符号:
D k = F : k , D k ∈ R N {D^k} = {F_{:k}},{D^k} \in {R^N} Dk=F:k,Dk∈R

本文介绍了D3Feat的关键优势,包括联合学习描述符和关键点检测、使用KPConv的高效特征提取、以及关键点选择策略对RANSAC的影响。通过实例展示了网络结构、Loss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小点数场景下,D3Feat展现出明显优势。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3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