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X线检查的危害
做口腔影像已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一直对口腔X光机对身体的损害一直都是很关注,今天终于在一本书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找到了有关这方面的解释,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参数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病人接受口腔诊断用X线剂量通常用靶器官接受放射剂量表示。最常见的是皮肤或暴露便面的接受剂量,其他如骨髓、甲状腺及性腺的辐射剂量等。有余骨髓被认为是放松诱导白血病的靶器官,对骨髓起作用的平均骨髓效应剂量十分重要。另外,甲状腺是放射诱导癌变率最高的器官之一,性腺则是对诊断用计量可以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器官,故对这两个器官的剂量效应评估也十分重要。
平均骨髓效应剂量指平均对整个骨髓放射的剂量。平行投照全口21张牙片所致的平均骨髓效应剂量为0.142mSv;一张分角线投照牙片的平均骨髓效应剂量仅为0.06mSv,一张曲面断层的平均骨髓效应剂量约为0.01mSv,而一张胸片为0.03mSv。甲状腺以接近放射线一侧为测定接受剂量的重要部分。颈椎放射检查可能需4次曝光,对甲状腺的照射总剂量为5.5mGy。拍摄一张胸片对甲状腺放射量仅为0.01mGy,主要来自散射。口腔放射学检查对甲状腺的照射剂量相对较低,一套21张全口牙片检查对甲状腺照射的剂量为0.94mGy,相当于颈椎放射检查的1/6;一张曲面断检查约74mGy,仅占颈椎检查对甲状腺照射剂量的1%。腹部放射检查对性腺辐射最高,口腔、头颈部及四肢放射检查对性腺辐射相当低。拍摄一张肾、输尿管、膀胱、X线片对女性性腺放射剂量为1.07mGy,男性为0.08mGy;而一张头颅拍片对男女性腺的放射剂量均小于0.005mGy。一般来讲,牙科放射检查对性腺染色体放射剂量仅为1.0υGy,此剂量仅为每天天然本底放射剂量的0.003%,无显著性意义。
人们试图通过用放射剂量直接比较放射危害性,如一张根尖片放射量是一张胸片的十多倍,但此放射量并不完全反映辐射危害性,因为曝光的区域和受影响的重要器官不一样。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计算E来校正,E是指当机体局部受到辐射时会引起相同放射效应几率的相当的全身辐射剂量的估算。通过此校正估算,一套分角线投照的全口20张牙片检查的校正放射剂量比一张胸片效应还要低(如表),比胃肠道钡检查的效应剂量的1%还低。由电离辐射引起的危害程度可由两种方式表示,即天然本底相当天数和随即效应概率。天然本底相当天数是通过由特定放射检查计算出校正E值来定,每天来自天然辐射平均E值为8υGy。
如表所示一分角线技术投照20张口内牙片的天然本底相当天数仅为4天,随机效应概率为2.4X;一张曲面断层片天然本底相当天数为3.3天,随机效应概率为1.9X;而一张胸片天然本底相当天数为10天,随机效应概率为5.8X,由此可知放射量较大的全口牙片及曲面断层的危害性反而比放射剂量较小的胸片少.
检查项目 |
E值(nSv) |
天然本底相当天数 |
随机效应概率( ) |
口内片 平行投照15张根尖片 平行投照4张颌一片 平行投照19张全口片 平行投照20张全口片 |
111 38 150 33 |
13.9 4.8 18.8 4.1 |
8.1 2.8 11.0 2.4 |
口外片 曲面断层 上颌CT 下颌CT 下腹部胃肠检查 上腹部胃肠检查 腹部检查 头颅检查 胸片 |
26 104~1202 761~3324 4060 2440 560 220 80 |
3.3 13.0~150.3 95.1~415.5 507.5 305.0 70.0 27.5 10.0 |
1.9 7.6~87.7 55.6~242.7 296.4 178.1 40.9 16.1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