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外设寄存器Cache一致性问题

本文探讨了ARM平台上外设寄存器的Cache一致性问题。通过禁用Cache和写缓冲区避免数据不一致现象,确保CPU直接访问外设寄存器,防止Cache优化导致的数据丢失或过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 bank4 DM9000 ,关闭cache和写缓冲,否则出现cache不一致问题 */
   MMU_SetMTT(0x20000000,0x27f00000,0x20000000,RW_NCNB);

以上是DM9000裸机代码,其中关掉了DM9000的cache功能,下面给出原因:

volatile限定符,是可以防止编译器优化对设备寄存器的访问,但是对于有Cache的平台,仅仅这样还不够,还是无法防止Cache优化对设备寄存器的访问。在访问普通的内存单元时,Cache对程序员是透明的,比如执行了movzbl 0x804a019,%eax这样一条指令,我们并不知道eax的值是真的从内存地址0x804a019读到的,还是从Cache中读到的,如果Cache已经缓存了这个地址的数据就从Cache读,如果Cache没有缓存就从内存读,这些步骤都是硬件自动做的,而不是用指令控制Cache去做的,程序员写的指令中只有寄存器、内存地址,而没有Cache,程序员甚至不需要知道Cache的存在。同样道理,如果执行了mov %al,0x804a01a这样一条指令,我们并不知道寄存器的值是真的写回内存了,还是只写到了Cache中,以后再由Cache写回内存,即使只写到了Cache中而暂时没有写回内存,下次读0x804a01a这个地址时仍然可以从Cache中读到上次写的数据。然而,在读写设备寄存器时Cache的存在就不容忽视了,如果串口发送和接收寄存器的内存地址被Cache缓存了会有什么问题呢?如下图所示。

 

串口发送和接收寄存器被Cache缓存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串口发送寄存器的地址被Cahce缓存,CPU执行单元对串口发送寄存器做写操作都写到Cache中去了,串口发送寄存器并没有及时得到数据,也就不能及时发送,CPU执行单元先后发出的1、2、3三个字节都会写到Cache中的同一个单元,最后Cache中只保存了第3个字节,如果这时 Cache把数据写回到串口发送寄存器,只能把第3个字节发送出去,前两个字节就丢失了。与此类似,如果串口接收寄存器的地址被Cache缓存,CPU执行单元在读第1个字节时,Cache会从串口接收寄存器读上来缓存,然而串口接收寄存器后面收到的2、3两个字节Cache并不知道,因为Cache把串口接收寄存器当作普通内存单元,并且相信内存单元中的数据是不会自己变的,以后每次读串口接收寄存器时,Cache都会把缓存的第1个字节提供给CPU执行单元。

如果把外设寄存器配置成Cache或写缓冲,那么通常会产生问题,所以最好将他们配置成不适用cache,并且不适用写缓冲,这就强制处理器在每次访问时都去读外设端口寄存器,而不是从cache中读取陈旧的信息

通常,有Cache的平台都有办法对某一段地址范围禁用Cache,一般是在页表中设置的,可以设定哪些页面允许Cache缓存,哪些页面不允许Cache缓存,MMU不仅要做地址转换和访问权限检查,也要和Cache协同工作。

 

转载处链接: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1977330-id-3217248.html

<think>我们正在讨论在ARM架构的Linux内核中禁用缓存。注意:在ARM架构中,缓存通常由硬件管理,但内核提供了一些机制来绕过或控制缓存。然而,完全禁用缓存通常可行,因为它会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甚至稳定。以下方法主要针对特定场景(如调试、驱动开发或性能分析)提供。###一、ARM架构中缓存的基本概念在ARM架构中,缓存分为:-**指令缓存(I-cache)**:缓存指令-**数据缓存(D-cache)**:缓存数据内核通过协处理器(CP15)和内存管理单元(MMU)控制缓存。###二、禁用缓存的方法####1.启动时通过内核命令行参数禁用ARM内核支持以下参数:-`nocache`:尝试禁用缓存(并非所有平台都支持)-`cachepolicy=writeback`/`writethrough`/`uncached`:设置内存区域的缓存策略例如,在U-Boot或GRUB中设置:```bashbootargs="...nocache"```####2.修改页表属性(特定内存区域)在内核模块或驱动中,可以通过修改页表项属性来禁用特定内存区域的缓存:```c#include<asm/pgtable.h>#include<linux/io.h>void*vaddr=...;//虚拟地址phys_addr_tpaddr=virt_to_phys(vaddr);//转换为物理地址//修改页表属性为uncachedset_memory_uc((unsignedlong)vaddr,1);//之后对该内存区域的访问将绕过缓存```####3.使用DMAAPI(非缓存内存分配)在内核中分配非缓存内存通常使用`dma_alloc_coherent`:```cvoid*dma_mem;dma_addr_tdma_handle;dma_mem=dma_alloc_coherent(dev,size,&dma_handle,GFP_KERNEL);```此函数分配的内存具有以下特性:-一致性(Coherent):CPU和DMA设备看到的地址空间一致-**非缓存**(Uncached):访问时使用缓存####4.用户空间禁用缓存在用户空间程序中使用`O_DIRECT`打开文件(但需注意对齐限制):```cintfd=open("file",O_RDWR|O_DIRECT);```对齐要求:-内存缓冲区地址必须是512字节(或文件系统块大小)的倍数-缓冲区大小必须是块大小的倍数####5.完全禁用MMU和缓存(仅启动阶段)在ARM启动代码(head.S)中,可以在初始化阶段禁用MMU和缓存:```assemblymrcp15,0,r0,c1,c0,0@读取控制寄存器bicr0,r0,#(1<<12)@禁用指令缓存bicr0,r0,#(1<<2)@禁用数据缓存bicr0,r0,#(1<<0)@禁用MMUmcrp15,0,r0,c1,c0,0@写入控制寄存器```此方法仅适用于内核启动早期,完全禁用后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现代操作系统。###三、调试方法-**性能影响测量**:使用`perfstat`比较禁用缓存前后的性能-**缓存刷新**:在必要时使用`flush_cache_all()`(仅内核空间)###四、注意事项1.**ARM架构差异**:ARM版本(v7,v8)和处理器实现(Cortex-A系列)对缓存的支持同。2.**数据一致性**:禁用缓存可能导致数据一致(需手动刷新)。3.**性能损失**:禁用缓存后性能可能下降10-100倍。4.**系统稳定性**:完全禁用缓存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五、替代方案-**部分禁用**:仅对关键内存区域禁用缓存-**写穿透模式**:使用`cachepolicy=writethrough`(写操作缓存)-**使用屏障**:通过内存屏障(如`dsb()`)确保数据一致性>**警告**:生产环境中应禁用缓存。调试时建议使用QEMU模拟器或FPGA开发板进行。§§相关问题§§1.如何在ARMLinux中测量缓存未命中的代价?2.使用`dma_alloc_coherent`时有哪些性能影响?3.在ARMv8架构中如何通过汇编指令控制缓存?4.如何为特定外设(如DMA)配置非缓存内存区域?[^1]:内核启动参数需根据具体平台调整[^2]:页表操作需在MMU启用状态下进行</think>### 在 ARM Linux 内核中禁用缓存的方法 在 ARM 架构的 Linux 系统中禁用缓存需要针对缓存层级采取特定方法。**重要警告**:禁用缓存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10-100倍),可能导致系统稳定,仅限调试或特殊场景使用。 #### 一、启动参数法(推荐优先尝试) 在 U-Boot 或 GRUB 启动参数中添加: ```bash # 禁用所有缓存 coproc=0 # 禁用协处理器缓存控制 cachepolicy=uncached # 设置内存区域为无缓存模式 nocache # 通用禁用标志(部分ARM平台支持) ``` 更新启动配置后重启生效[^1]。 #### 二、内存区域级禁用 在内核代码中为特定内存区域设置非缓存属性: ```c // 驱动或内核模块中 #include <asm/io.h> void *mem_area = ioremap(phys_addr, size); set_memory_uc((unsigned long)mem_area, size>>PAGE_SHIFT); // 设为uncached ``` #### 三、页表属性修改 通过修改页表项禁用缓存: ```assembly @ ARMv7/v8 汇编示例 mcr p15, 0, r0, c7, c10, 1 @ 清理D-cache单条目 mcr p15, 0, r0, c8, c7, 0 @ 无效化TLB mrc p15, 0, r0, c1, c0, 0 @ 读取控制寄存器 bic r0, r0, #(1<<2) @ 清除C位(禁用D-cache) bic r0, r0, #(1<<12) @ 清除I位(禁用I-cache) mcr p15, 0, r0, c1, c0, 0 @ 写入控制寄存器 ``` #### 四、文件系统级禁用 挂载文件系统时禁用页缓存: ```bash # 使用O_DIRECT标志(需用户空间应用配合) mount -t tmpfs -o size=512M,nodiratime,noatime tmpfs /mnt/uncached ``` #### 五、内核配置选项 重新编译内核时修改配置: ```bash # 修改内核配置文件 .config CONFIG_ARM_DMA_USE_IOMMU=n # 禁用DMA IOMMU缓存 CONFIG_CPU_DCACHE_DISABLE=y # 禁用D-cache(部分ARM架构支持) CONFIG_CPU_ICACHE_DISABLE=y # 禁用I-cache ``` 编译并部署新内核: ```bash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zImage ``` ### 验证方法 1. **检查缓存状态**: ```bash dmesg | grep -i cache # 输出示例: CPU: D-cache disabled, I-cache disabled ``` 2. **性能测试**: ```bash dd if=/dev/zero of=/tmp/test bs=1M count=100 conv=fdatasync ``` ### 注意事项 1. **对齐要求**:ARM架构要求非缓存内存访问必须对齐(通常64字节) 2. **数据一致性**:禁用缓存后需手动使用`__clean_dcache_area()`等函数维护数据一致性 3. **外设影响**:DMA操作需配合`dma_map_single_attrs(..., DMA_ATTR_NON_CONSISTENT)` 4. **架构差异**:ARMv7(Cortex-A系列)与ARMv8(Cortex-A76/A78)实现细节同 > **替代方案**:建议优先使用`writethrough`模式而非完全禁用: > ```bash > echo writeback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