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聚类中的多实例学习
1. 引言
多实例学习(Multi-Instance Learning, MIL)是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其中训练样本以包(bags)的形式提供,每个包包含多个实例(instances),而标签是分配给整个包的,而不是单个实例。在文本聚类的背景下,多实例学习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复杂文档表示、主题建模、情感分析和异常检测。多实例学习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鲁棒性和高效性,能够处理具有内部结构的复杂文本数据,对噪声和不相关实例有一定的容忍度,并在某些情况下更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文本数据。
2. 多实例学习的基本概念
2.1 包和实例
在多实例学习中,训练数据由多个包组成,每个包包含多个实例。例如,一篇文档可以被视为一个包,其中每个段落或句子是一个实例。标签是分配给整个包的,而不是单个实例。这种设置使得多实例学习非常适合处理具有内部结构的文本数据。
2.2 多实例学习的假设
多实例学习通常基于以下假设:
- 正包假设 :如果一个包被标记为正类,则至少有一个实例属于正类。
- 负包假设 :如果一个包被标记为负类,则所有实例都属于负类。
这些假设有助于在文本聚类中处理复杂的文档结构。例如,一篇包含多个段落的文档可能被标记为“积极”,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段落都是积极的。相反,只要有一个段落是积极的,整个文档就被标记为积极。
3. 多实例学习的应用场景
3.1 复杂文档表示
在复杂文档表示中,多实例学习可以将一篇文档的不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