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开发板在本机实用printk调试模块

本文介绍在Ubuntu 10.10环境下,使用Kernel 2.6.35针对蓝牙模块进行独立调试的方法。通过编译特定模块而非整个内核来提高效率,并详细展示了如何设置编译环境及调试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在做有关蓝牙的调试,但是由于开发板有限,导致无法进行平台调试,只能在本机来做。

在进行介绍前,先说说自己的PC情况,Ubuntu10.10,kernel:2.6.35。

虽然是在本机调试,但是本机的kernnel是不能用的,所以需要重新获得代码,terminal下输入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linux-source-2.6.35。之后linux-source-2.6.35会被下载到/usr/src/下,名为:linux-source-2.6.35.tar.bz2。

之后将linux-source-2.6.35.tar.bz2剪切到用户目录下,当然,这个得用命令来mv,解压,解压后的目录为:~/linux-source-2.6.35。然后cd linux-source-2.6.35 -->make。
接下来就可以对自己要进行的模块进行调试,因为笔者最近在做bluetooth部分,所以就以bluetooth为例说明,具体的调试过程如下:

1.从解压的源码处获得要改动的模块代码,例如/drivers/bluetooth/下的代码拷贝到/home/xxxx/dir,同时拷贝Kconfig和Makefile文件到dir下。

2.在dir外部编写一个新的Makefile,此Makefile的主要是用于编译改动文件,同时避免了改动文件后对真个kernel重新make,大大节省了时间,具体格式给个例子,代码如下:

ifeq ($(KERNELRELEASE),)
modules:
     $(MAKE) -C /home/cx/workstation/linux-source-2.6.35 M=$(shell pwd) $@
 
clean:
     rm -f *.o *.cmd *.mod.* modules.order Module.symvers *.ko .*.cmd
     rm -rf .tmp_versions/
  else
 obj-m := bt/
 endif
 .PHONY:modules clean

3.执行此Makefile;一条make命令搞定。之后用ls命令查看dir目录下文件,是不是除了*.c和Makefile还有Kconfig之外还有*.o和*.ko。这个就是编译之后的模块了。 注意,此Makefile无指明make clean的路径,大家可以在自己的Makefile中指明绝对路径,或者将Makefile改名为makefile,然后mv至dir下,编译时用make -f makefile命令指定某个makefile文件编译,同样,在make clean时,用make -f makefile clean对生成文件进行删除。

4.执行insmod命令,例如生成了btusb.ko,那么就执行:insmod btusb.ko。如果你在代码中已经加入了调试信息,例如在static int btusb_probe()中加入BT_ERR("********hello, I am probe");那么当你插入USB蓝牙适配器时你就会在cons0le里面看到你打印出来的********hell, I am probe。怎样进console,别说你不知道吧,ALT+CTRL+SHIFT+F1,按的键比较多点,退出console则为ALT+F7。之后的调试方法都是类似的,需要调试那个模块,就把那个模块的代码和Makefile还有Kconfig一起拷贝出来放在一个目录,如上面格式创建新的Makefile在目录外,在代码中加入调试信息后直接make就可以了。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在计算机上编译ARM64开发板的内核模块。我需要先理清楚整个过程,确保步骤正确,同时考虑可能的常见问题。 首先,用户可能是在交叉编译,因为宿主机通常是x86架构,而目标平台是ARM64。所以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这一步很重要,如果工具链没装对,后面都会出错。 接下来是获取正确版本的内核源代码。开发板的内核版本必须和编译模块时用的内核一致,否则模块无法加载。用户可能需要从开发板厂商那里获取源码,或者从官方仓库下载对应版本。 然后是配置内核,可能需要使用开发板的默认配置文件,比如make defconfig或者厂商提供的配置。这一步如果配置不对,可能会导致模块和内核不兼容。 编译模块时,使用make命令指定架构为ARM64,交叉编译工具链,以及内核源码目录。同时要指定模块的路径。这里要提醒用户注意路径的正确性,避免找不到源文件。 编译完成后,将生成的.ko文件传输到开发板,用insmod加载,可能需要root权限。还要提到modinfo检查模块信息,dmesg查看内核日志,这些是调试的常用命令。 另外,用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内核版本不匹配、依赖缺失、编译选项错误等。需要提醒他们检查这些点,比如用uname -r确认内核版本,确保所有依赖库都已安装。 可能用户是嵌入式开发者,或者刚开始接触内核模块编译,所以步骤要详细,避免遗漏关键点。同时,示例部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比如具体的命令和路径。 还要注意,不同的开发板可能有不同的配置,比如树莓派、NVIDIA Jetson等,可能需要特定的配置步骤,但这里应该保持通用性,除非用户特别提到某个板子。 总之,回答需要分步骤,简明扼要,涵盖工具链、源码获取、配置、编译、传输和测试,以及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这样用户能按步骤操作,遇到问题也有参考解决方案。</think>在计算机(通常是x86架构的PC)上为ARM64开发板编译内核模块时,需要采用**交叉编译**的方式。以下是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 ### **1. 环境准备** ####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 在Ubuntu/Debian系统上安装ARM64工具链: ```bash sudo apt-get install gcc-aarch64-linux-gnu ``` - 验证工具链是否安装成功: ```bash aarch64-linux-gnu-gcc --version ``` #### **获取内核源码** - 必须使用**与开发板运行的内核完全一致的源码**,否则编译的模块可能无法加载。 - 从开发板厂商获取内核源码(推荐)。 - 或从[Linux Kernel官网](https://www.kernel.org/)下载对应版本。 - 解压源码并进入目录: ```bash tar -xvf linux-xxx.tar.xz cd linux-xxx ``` --- ### **2. 配置内核源码** #### **生成配置文件** - 如果开发板厂商提供了配置文件(如 `defconfig`): ```bash make ARCH=arm64 CROSS_COMPILE=aarch64-linux-gnu- defconfig ``` - 或手动配置: ```bash make ARCH=arm64 CROSS_COMPILE=aarch64-linux-gnu- menuconfig ``` #### **编译内核(可选)** - 如果内核源码未预先编译过,需先编译内核以生成头文件和符号表: ```bash make ARCH=arm64 CROSS_COMPILE=aarch64-linux-gnu- -j$(nproc) ``` --- ### **3. 编译内核模块** #### **编写模块代码** - 示例模块代码 `hello.c`: ```c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dule.h> MODULE_LICENSE("GPL"); MODULE_AUTHOR("YourName"); static int __init hello_init(void) { printk(KERN_INFO "Hello ARM64 Kernel Module!\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hello_exit(void) { printk(KERN_INFO "Goodbye ARM64 Kernel Module!\n"); }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 #### **编写Makefile** - 创建 `Makefile` 文件: ```makefile obj-m += hello.o KERNEL_SRC ?= /path/to/linux-kernel-source ARCH ?= arm64 CROSS_COMPILE ?= aarch64-linux-gnu- all: make -C $(KERNEL_SRC) M=$(PWD) ARCH=$(ARCH) CROSS_COMPILE=$(CROSS_COMPILE) modules clean: make -C $(KERNEL_SRC) M=$(PWD) ARCH=$(ARCH) CROSS_COMPILE=$(CROSS_COMPILE) clean ``` #### **执行编译** - 运行命令生成 `.ko` 文件: ```bash make ``` --- ### **4. 部署与测试** #### **传输模块开发板** - 使用 `scp`、U盘或SD卡将 `hello.ko` 复制到ARM64开发板。 #### **加载模块** - 在开发板上执行: ```bash sudo insmod hello.ko dmesg | tail # 查看输出 "Hello ARM64 Kernel Module!" ``` #### **卸载模块** ```bash sudo rmmod hello dmesg | tail # 查看输出 "Goodbye ARM64 Kernel Module!" ``` --- ### **常见问题** 1. **内核版本不匹配** 错误提示:`Invalid module format` **解决方案**:确保内核源码版本与开发板运行的内核完全一致(通过 `uname -r` 查看)。 2. **依赖缺失** 错误提示:`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解决方案**:安装开发板对应的内核头文件包。 3. **架构错误** 错误提示:`Exec format error` **解决方案**:检查是否遗漏 `ARCH=arm64` 和 `CROSS_COMPILE` 参数。 --- ### **扩展建议** - **使用Buildroot/Yocto**:对于复杂项目,推荐使用嵌入式构建工具管理内核和文件系统。 - **调试符号**:编译时添加 `CONFIG_DEBUG_INFO=y` 以便使用 `gdb` 调试。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为ARM64开发板交叉编译内核模块。如有其他问题,欢迎补充具体场景进一步交流!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