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996打败员工,用“奋斗”替代生活

近期,996工作制度成为热议焦点,一边是企业巨头如马云、刘强东将其视为奋斗与事业的象征,另一边则是反对强制加班的声音。本文探讨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强调人不应被视为工具,而应享有生活的权利。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996工作制:早上9点到岗,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最近,互联网企业盛行的996加班工作制火了。一边是谈论996与奋斗、事业关系的企业大佬马云、刘强东,一边是反对强制加班的程序员以及其他工作者们。一时间,996被推上风口浪尖。

01

康德说,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过是工具或手段;只有人,方才是唯一的目的,每个人都应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决不要仅仅当作工具”。

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工作只是实现自己人生目的的手段。

在部分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口中,996成为了“奋斗”和“拼搏”的象征,为了工作心甘情愿废寝忘食、抛弃生活成了他们所推崇的工作状态。但是,请不要站在道德高地谈论,996。无论践行它,还是拒绝它,都是个人选择,每个劳动者都可以选择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准点下班,有权掌握在8小时以外的生活自由。这与价值判断无关,更不能成为企业默认的工作制,何况强制推行996本身就涉嫌违反劳动法。

人不是工具。

之前马云自己都说,不想八十岁了还在开董事会,甚至早早就做出了交班计划。

可见,他也知道,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奋斗不是目的,奋斗之后的收获才是目的。

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不该是目的,只应该是一个结果,甚至是工具。如果若干年后,阿里巴巴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那一定是因为它让这个世界的人们生活更好了,而不是因为它占据了多少市场,市值是多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都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用一套煽动性的话语进行道德绑架。 996是一个自我驱动,但不应该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公司文化。比如,如果员工不愿意996,就被说成价值观有问题,不努力。这种绑架行为并不好,抹杀了多元存在的价值观,这让企业的包容性显得狭隘。

哲学家罗素在《闲暇论》里说,没有相当的闲暇,人们将与许多最美好的事物无缘。“已没有任何理由要大多数人再忍受这种被剥夺闲暇的痛苦”。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该成为一种奢侈;追求好好工作的同时好好生活,也不是一种羞耻。

既然如此,那996又有什么可推崇的呢?

人作为唯一的目的,工作只能是让人生活更好的工具和手段,而不应该本末倒置。

0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马云说,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成为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政治家?

绝大部分的芸芸众生,只是西装笔挺地坐在办公室写PPT,实际与那些在工厂拧螺丝钉的人没多少本质区别。每天要拧8个小时的螺丝钉(写PPT),已经非常疲惫和劳累了,下班后刷刷视频、看看书,或者陪陪孩子和家人,休闲娱乐一下又何尝不可。哪怕上班再累,但是有下班后的这些慰藉,我们仍觉得人生有意义。

世上的钱真的那么容易赚吗?原本拧螺丝钉的,就算再怎么加班还不过是在拧螺丝钉,只不过加班为老板拧更多的螺丝钉,仅此而已。

03

在马云微博发布的《再谈996: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周末愉快!》中说道:“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的确,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没有付出超常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无数的事实都证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创业者或者企业家可以这样自己要求自己。但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兄弟”“奋斗”的旗号来要求全体员工都要如此,则显然并不妥当,也不合法,本质上都是耍流氓。

马云说:“今天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

但是马云可以抛开社会上“正确的话”来大谈“实话、真话”,但不能抛开法治社会乱说话。

996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因为上班时间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长。之所以996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的存在,是因为在签订合同时,大部分企业经过修订工资结构或与员工签署自愿加班的协议则能够一定程度上免除企业的法律风险。

在工资结构中没有明确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让加班却没有工资是引发这次争议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人力成本又非常高,因此996工作制的存在有企业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三个人的996就能节省一个人的人力成本,如果是人数众多的大公司,这个数字将是巨大的。自愿加班的背后,省下来一大笔高额的成本费。

一天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这是正确的话,是历史验证后留下的结果,是人与社会签订的契约,是人人都该遵守的法律。

理性讨论996,请别离开法律框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重点研究了以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技术。文章首先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随后通过仿真平台分析了不同调制方式的抗干扰性能、信道估计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同步技术的实现分析。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实现,涵盖OFDM系统的基本仿真、信道估计算法比较、同步算法实现和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此外,还讨论了信道特征、OFDM关键技术、信道估计、同步技术和系统级仿真架构,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如深度学习增强、混合波形设计和硬件加速方案。; 适合人群:具备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尤其是对OFDM技术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从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开发的工程师;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多径信道环境下的性能表现;②掌握MATLAB/SIMULINK在无线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③评估不同调制方式、信道估计算法和同步算法的优劣;④为实际OFDM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还附带了大量的MATLAB代码示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代码进行调试和实验,以加深对OFDM技术的理解。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趋势,如AI增强和毫米波通信,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 Electron 的优势 Electron 提供了显著的优点,使其成为桌面应用程序开发的一个流行选择。其主要优点包括: - **跨平台支持**:Electron 让开发者能够编写一次代码,在 Windows、macOS 和 Linux 上运行相同的程序[^3]。 - **基于 Web 技术栈**:由于采用 Chromium 内核和 Node.js 后台框架,熟悉 HTML, CSS 及 JavaScript 或 TypeScript 的开发者可以轻松上手并利用现有的前端技能来构建桌面应用[^2]。 - **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庞大的社区支持以及众多插件库可供选用,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和灵活性[^1]。 尽管存在一些关于性能方面的批评意见,比如较大的安装包大小和较高的内存消耗等问题[^4],对于许多实际的应用场景而言,这些缺点并不构成决定性的障碍。 ### Electron 成功案例展示 #### Visual Studio Code (VSCode) Visual Studio Code 是由微软推出的一款轻量级但功能强大的源代码编辑器,适用于多种编程语言和支持广泛的扩展市场。这款工具本身即是一个典型的 Electron 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框架能够在保持良好用户体验的同时提供高效的开发环境。 ```json { "name": "vscode", "productName": "Visual Studio Code", "version": "1.70.0" } ``` 此 JSON 片段展示了 VSCode `package.json` 文件中的基本信息部分,体现了作为一个成功的 Electron 应用所具备的关键属性定义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Electron 不仅具有明显的技术特性上的吸引力,而且已经催生了许多高质量的实际产品和服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