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读
前言
自动化测试框架选型,首先要考虑团队当前的具体情况,即你当前所处团队是初创企业,还是小有规模或者知名大厂。团队在不同阶段的诉求和面临的痛点是不一样的,因此框架选型也要因地制宜。
初创企业的测试团队,一般具有这几个特征:技术规范和流程不完善,基础技术设施建设薄弱,团队规模较小,测试同学的技术能力相对更为薄弱。
且软件产品处在一个快速迭代和扩展阶段,这个时候团队面临的最大痛点是快速迭代和质量以及效率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
在这个阶段,如果要落地自动化测试,首先要解决的有无的问题,其次要考虑成本和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因此这个阶段自研测试平台或者基于开源框架二次开发,性价比就显得没那么高。
更合理的做法是选择开箱即用且学习成本低的工具,能做到即插即用最好。比如jmeter/postman,能快速run起来就行,先解决有无,后续不断迭代和优化。
小有规模的测试团队,一般具备这几个特征:有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流程,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尚可,团队规模大约在10-30人之间,团队中部分测试同学具有一定的研发实现能力。
在这个阶段,自动化测试的落地实践,除了考虑成本和投入产出比之外,还需要考虑扩展和兼容性。当团队规模扩大且业务变得更加复杂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测试用例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多人参与自动化测试建设的协作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痛点有测试数据管理、测试用例集合、测试环境稳定性、测试用例执行效率、问题排查以及扩展和兼容性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原有的开箱即用工具或者本地执行自动化测试的方式就显得格格不入,更为合理的做法是选择功能丰富、支持多语言、生态较好的开源工具或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团队的具体需求进行一定的二次开发。
比如metersphere,既有商业版本,也有开源免费的版本,其免费版本的功能,就足以支撑绝大多数中小型测试团队的自动化测试工作开展。
让大部分测试同学的精力集中于测试用例设计和业务功能验证方面,在保证需求吞吐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加大自动化测试的建设。
如果是知名大厂或者规模较大企业的测试团队,这个时候要面
自动化测试框架选型指南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