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不管是掺杂什么杂质离子进去,半导体原本就是显电中性的。
P型半导体加入硼3+,出现被称为多子的空穴,保持电中性;
N型半导体加入磷5+,出现被称为多子的自由电子,保持电中性;
P型和N型的半导体互相结合形成二极管,在浓度差的驱使下,进行扩散运动,导致P型得到一个电子,在原本电中性的情况下,多出一个电子(负性),所以显负性,也就是低电势位;
N型失去一个电子,相当于由电中性,变成失去一个负电子,根据电平衡,就变成正离子,形成高电势位;
高低电势位导致在二极管中形成内电场,阻止扩散运动,促使P/N的少子进行漂移,直到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平衡,也就是所谓的开路二极管或常态二极管状态。
PN结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11-17 18:18:41 发布
本文介绍了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强调了P型和N型半导体的形成及其电中性状态。P型半导体通过掺杂硼3+产生空穴,N型半导体则通过掺杂磷5+获得自由电子。当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形成二极管时,由于浓度差导致的扩散运动使得P型得到电子显负电,N型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从而在二极管内部建立电势差。这个电势差产生的内电场阻止扩散,促进电子和空穴的漂移,最终达到动态平衡,形成开路二极管的状态。
227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